[1] |
钟振祥. 氢分子离子超精细结构理论综述.
,
2024, 73(20): 203104.
doi: 10.7498/aps.73.20241101
|
[2] |
张乾煜, 白文丽, 敖致远, 丁彦皓, 彭文翠, 何胜国, 童昕. 基于冷分子离子HD+振转光谱的精密测量.
,
2024, 73(20): 203301.
doi: 10.7498/aps.73.20241064
|
[3] |
李卫艳, 刘娜, 王赏. 拉伸到大核间距的分子离子谐波辐射谱上复杂干涉结构的物理起源.
,
2023, 72(8): 083101.
doi: 10.7498/aps.72.20222410
|
[4] |
张敏, 闫顺成, 高永, 张少锋, 马新文. 分子离子碎裂过程中动能释放的校准方法.
,
2020, 69(20): 203401.
doi: 10.7498/aps.69.20200901
|
[5] |
罗香怡, 刘海凤, 贲帅, 刘学深. 非均匀激光场中氢分子离子高次谐波的增强.
,
2016, 65(12): 123201.
doi: 10.7498/aps.65.123201
|
[6] |
刘玉柱, Gerber Thomas, Knopp Gregor. 利用强场多光子电离技术实现对多原子分子离子振动量子态的光学操控.
,
2014, 63(24): 244208.
doi: 10.7498/aps.63.244208
|
[7] |
李松, 韩立波, 陈善俊, 段传喜. SN-分子离子的势能函数和光谱常数研究.
,
2013, 62(11): 113102.
doi: 10.7498/aps.62.113102
|
[8] |
元晋鹏, 姬中华, 杨艳, 张洪山, 赵延霆, 马杰, 汪丽蓉, 肖连团, 贾锁堂. 飞行时间质谱探测磁光阱中超冷分子离子的实验研究.
,
2012, 61(18): 183301.
doi: 10.7498/aps.61.183301
|
[9] |
李春, 张少斌, 金蔚, Georgios Lefkidis, Wolfgang Hübner. 线性磁性分子离子中由激光诱导的超快自旋转移.
,
2012, 61(17): 177502.
doi: 10.7498/aps.61.177502
|
[10] |
唐小锋, 牛铭理, 周晓国, 刘世林. 基于阈值光电子-光离子符合技术的分子离子光谱和解离动力学研究.
,
2010, 59(10): 6940-6947.
doi: 10.7498/aps.59.6940
|
[11] |
张卫华, 郝玉松, 何春龙, 李家明, 莫宇翔. 分子超激发态的理论研究:F2分子离子对解离效率谱的标识及强度.
,
2009, 58(4): 2328-2335.
doi: 10.7498/aps.58.2328
|
[12] |
龚天林, 杨晓华, 李红兵, 韩良恺, 陈扬骎. 分子离子光谱强度与母体分子气体压强的关系.
,
2004, 53(2): 418-422.
doi: 10.7498/aps.53.418
|
[13] |
毛华平, 王红艳, 唐永建, 朱正和, 郑少涛. 电荷对Cu2n±(n=0,1,2)分子离子的势能函数和能级的影响.
,
2004, 53(1): 37-41.
doi: 10.7498/aps.53.37
|
[14] |
王桂秋, 王友年. 激光场对快速分子离子与固体相互作用的影响.
,
2003, 52(4): 939-946.
doi: 10.7498/aps.52.939
|
[15] |
郑丽萍, 邱锡钧. 光强、频率对强激光场中的多原子分子离子增强电离行为的影响.
,
2000, 49(10): 1965-1968.
doi: 10.7498/aps.49.1965
|
[16] |
杨晓华, 陈扬骎, 蔡佩佩, 卢晶晶, 王荣军. 差分速度调制分子离子激光光谱技术.
,
1999, 48(5): 834-839.
doi: 10.7498/aps.48.834
|
[17] |
李大万, 潘广炎, 杨锋. 氮分子离子N+2和氮原子离子N+与Ne原子碰撞激发的比较.
,
1996, 45(9): 1444-1449.
doi: 10.7498/aps.45.1444
|
[18] |
王友年, 马腾才. 低速分子离子在固体电子气中的散射与能量损失.
,
1994, 43(6): 979-984.
doi: 10.7498/aps.43.979
|
[19] |
孙飚, 李家明. 分子里德伯态的电子能级结构——一些小分子及分子离子的里德伯能级结构.
,
1993, 42(1): 25-31.
doi: 10.7498/aps.42.25
|
[20] |
方子韦, 林成鲁, 邹世昌. 磷分子离子(P2+)注入硅的损伤行为.
,
1988, 37(9): 1425-1431.
doi: 10.7498/aps.37.14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