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陈星源, 黄瑶, 彭倚天. 电场下悬浮六方氮化硼摩擦特性的研究.
,
2021, 70(16): 166801.
doi: 10.7498/aps.70.20210386
|
[2] |
吕常伟, 王臣菊, 顾建兵. 高温高压下立方氮化硼和六方氮化硼的结构、力学、热力学、电学以及光学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
2019, 68(7): 077102.
doi: 10.7498/aps.68.20182030
|
[3] |
李勇, 李宗宝, 宋谋胜, 王应, 贾晓鹏, 马红安. 硼氢协同掺杂Ib型金刚石大单晶的高温高压合成与电学性能研究.
,
2016, 65(11): 118103.
doi: 10.7498/aps.65.118103
|
[4] |
高潭华, 吴顺情, 张鹏, 朱梓忠. 表面氢化的双层氮化硼的结构和电子性质.
,
2014, 63(1): 016801.
doi: 10.7498/aps.63.016801
|
[5] |
肖宏宇, 李尚升, 秦玉琨, 梁中翥, 张永胜, 张东梅, 张义顺. 高温高压下掺硼宝石级金刚石单晶生长特性的研究.
,
2014, 63(19): 198101.
doi: 10.7498/aps.63.198101
|
[6] |
王道俊. 氮化硼纳米片的电子结构和自旋调控.
,
2013, 62(5): 057302.
doi: 10.7498/aps.62.057302
|
[7] |
李宇波, 王骁, 戴庭舸, 袁广中, 杨杭生. 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立方氮化硼空位的电学和光学特性.
,
2013, 62(7): 074201.
doi: 10.7498/aps.62.074201
|
[8] |
肖化平, 陈元平, 杨凯科, 魏晓林, 孙立忠, 钟建新. 无序双层六角氮化硼量子薄膜的电子性质.
,
2012, 61(17): 178101.
doi: 10.7498/aps.61.178101
|
[9] |
李金, 桂贵, 孙立忠, 钟建新. 单轴大应变下二维六角氮化硼的结构变化.
,
2010, 59(12): 8820-8828.
doi: 10.7498/aps.59.8820
|
[10] |
姬广富, 张艳丽, 崔红玲, 李晓凤, 赵峰, 孟川民, 宋振飞. 从头算方法研究面心立方铝在高温高压下的热力学状态方程.
,
2009, 58(6): 4103-4108.
doi: 10.7498/aps.58.4103
|
[11] |
杨杭生, 聂安民, 张健英. 立方氮化硼薄膜的最新研究进展.
,
2009, 58(2): 1364-1370.
doi: 10.7498/aps.58.1364
|
[12] |
邓金祥, 汪旭洋, 姚 倩, 周 涛, 张晓康. 立方氮化硼薄膜的光学带隙.
,
2008, 57(10): 6631-6635.
doi: 10.7498/aps.57.6631
|
[13] |
杨杭生, 谢英俊. 立方氮化硼薄膜生长过程中的界面控制.
,
2007, 56(9): 5400-5407.
doi: 10.7498/aps.56.5400
|
[14] |
陈 浩, 邓金祥, 刘钧锴, 周 涛, 张 岩, 陈光华. 立方氮化硼薄膜沉积过程的相变研究.
,
2007, 56(6): 3418-3427.
doi: 10.7498/aps.56.3418
|
[15] |
杨杭生. 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立方氮化硼薄膜过程中的表面生长机理.
,
2006, 55(8): 4238-4246.
doi: 10.7498/aps.55.4238
|
[16] |
何开华, 郑 广, 吕 涛, 陈 刚, 姬广富. 高压对氮化硼纳米管的几何结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的影响.
,
2006, 55(6): 2908-2913.
doi: 10.7498/aps.55.2908
|
[17] |
田 凌, 丁 毅, 陈 浩, 刘钧锴, 邓金祥, 贺德衍, 陈光华. 用射频溅射法制备立方氮化硼薄膜.
,
2006, 55(10): 5441-5443.
doi: 10.7498/aps.55.5441
|
[18] |
陈光华, 邓金祥, 张生俊, 宋雪梅, 王波, 严辉. 衬底材料对制备立方氮化硼薄膜的影响.
,
2001, 50(1): 83-87.
doi: 10.7498/aps.50.83
|
[19] |
田晶泽, 吕反修, 夏立芳. 脉冲直流偏压增强的高质量立方氮化硼薄膜的合成.
,
2001, 50(11): 2258-2262.
doi: 10.7498/aps.50.2258
|
[20] |
马锡英, 岳金顺, 贺德衍, 陈光华. 立方氮化硼薄膜的生长特性与粘附性研究.
,
1998, 47(5): 871-875.
doi: 10.7498/aps.47.8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