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彭毅, 汪纯婧, 李晶, 高凯悦, 徐汉城, 陈传杰, 钱沐杨, 董冰岩, 王德真. 大气压填充式反应器等离子体解离二氧化碳反应机理数值模拟研究.
,
2024, 73(23): .
doi: 10.7498/aps.73.20241241
|
[2] |
程亮元, 徐进良. 流动方向对超临界二氧化碳流动传热特性的影响.
,
2024, 73(2): 024401.
doi: 10.7498/aps.73.20231142
|
[3] |
曾平, 宋盼, 王小伟, 赵晶, 张栋文, 袁建民, 赵增秀. 强飞秒激光场下二氧化碳二聚体四价离子的多体解离动力学.
,
2023, 72(18): 187901.
doi: 10.7498/aps.72.20230699
|
[4] |
刘祥群, 刘宇, 凌艺铭, 雷久侯, 曹金祥, 李瑾, 钟育民, 谌明, 李艳华. 等离子体风洞中释放二氧化碳降低电子密度.
,
2022, 71(14): 145202.
doi: 10.7498/aps.71.20212353
|
[5] |
孙辉, 刘婧楠, 章立新, 杨其国, 高明. 超临界二氧化碳类液-类气区边界线数值分析.
,
2022, 71(4): 040201.
doi: 10.7498/aps.71.20211464
|
[6] |
孙辉, 刘婧楠, 章立新, 杨其国, 高明. 超临界CO2类液-类气区边界线数值分析.
,
2021, (): .
doi: 10.7498/aps.70.20211464
|
[7] |
张海松, 朱鑫杰, 朱兵国, 徐进良, 刘欢. 浮升力和流动加速对超临界CO2管内流动传热影响.
,
2020, 69(6): 064401.
doi: 10.7498/aps.69.20191521
|
[8] |
徐肖肖, 吴杨杨, 刘朝, 王开正, 叶建. 水平螺旋管内超临界CO2冷却换热的数值模拟.
,
2015, 64(5): 054401.
doi: 10.7498/aps.64.054401
|
[9] |
梁捷宁, 张镭, 张武, 史晋森.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地表能量不闭合及其对二氧化碳通量的影响.
,
2013, 62(9): 099203.
doi: 10.7498/aps.62.099203
|
[10] |
程巳阳, 徐亮, 高闽光, 金岭, 李胜, 冯书香, 刘建国, 刘文清. 直射太阳光红外吸收光谱技术遥测大气中二氧化碳柱浓度.
,
2013, 62(12): 124206.
doi: 10.7498/aps.62.124206
|
[11] |
付鹏涛, 韩纪锋, 牟艳红, 韩丹, 杨朝文. 瑞利散射法研究超声喷流二氧化碳团簇尺度轴向分布.
,
2011, 60(5): 053602.
doi: 10.7498/aps.60.053602
|
[12] |
屈年瑞, 高发明. 固态二氧化碳电子结构及性能的理论研究.
,
2011, 60(6): 067102.
doi: 10.7498/aps.60.067102
|
[13] |
朱德喜, 甄红宇, 叶辉, 刘旭. 9,9-二辛基聚芴-苯并噻二唑交替共聚物的绿光偏振电致发光.
,
2009, 58(3): 2067-2071.
doi: 10.7498/aps.58.2067
|
[14] |
朱 明, 王 殊, 王菽韬, 夏东海. 基于混合气体分子复合弛豫模型的一氧化碳浓度检测算法.
,
2008, 57(9): 5749-5755.
doi: 10.7498/aps.57.5749
|
[15] |
卢义刚, 彭健新. 运用液体声学理论研究超临界二氧化碳的声特性.
,
2008, 57(2): 1030-1036.
doi: 10.7498/aps.57.1030
|
[16] |
罗奔毅, 卢义刚. 超临界点附近二氧化碳流体的声速.
,
2008, 57(7): 4397-4401.
doi: 10.7498/aps.57.4397
|
[17] |
张大成, 程 杰, 刘德胜, 解士杰. 一维共聚物链的色散关系研究.
,
2004, 53(7): 2305-2309.
doi: 10.7498/aps.53.2305
|
[18] |
邵元智, 蓝图, 林光明. 三维动态Ising模型中的非平衡相变:三临界点的存在.
,
2001, 50(5): 942-947.
doi: 10.7498/aps.50.942
|
[19] |
刘德胜, 解士杰, 韩圣洁. 准一维共聚物的电子结构研究.
,
2000, 49(8): 1556-1560.
doi: 10.7498/aps.49.1556
|
[20] |
贾金锋, 吴凯, 王德峥, 吕斯骅, 赵汝光, 吴思诚. 氧和一氧化碳在有序合金表面Pd{001}c(2×2)-Mn上的共吸附:生成二氧化碳的微观机制.
,
1995, 44(2): 251-258.
doi: 10.7498/aps.44.2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