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周旭, 王川, 胡荣豪, 陶治豪, 邓小良, 梁亦寒, 李晓亚, 吕蒙, 祝文军. 中高Z元素原子、离子的电子碰撞电离与激发截面快速计算方法.
,
2024, 73(10): 103104.
doi: 10.7498/aps.73.20240213
|
[2] |
张善良, 邢宏喜, 王恩科. 相对论重离子碰撞中的喷注淬火效应.
,
2023, 72(20): 200304.
doi: 10.7498/aps.72.20230993
|
[3] |
寿齐烨, 赵杰, 徐浩洁, 李威, 王钢, 唐爱洪, 王福强. 相对论重离子碰撞中的手征效应实验研究.
,
2023, 72(11): 112504.
doi: 10.7498/aps.72.20230109
|
[4] |
刘鹤, 初鹏程. 相对论重离子碰撞中π介子椭圆流劈裂.
,
2023, 72(13): 132101.
doi: 10.7498/aps.72.20230454
|
[5] |
焦飞, 蒋军, 颉录有, 张登红, 董晨钟, 陈展斌. Cd+离子5s2S1/2→5p2P3/2电子碰撞激发截面和退激辐射光子极化度的理论研究.
,
2015, 64(23): 233401.
doi: 10.7498/aps.64.233401
|
[6] |
陈小凡. 相对论重离子碰撞中部分相干源的相干因子.
,
2012, 61(9): 092501.
doi: 10.7498/aps.61.092501
|
[7] |
刘丽娟, 颉录有, 陈展斌, 蒋军, 董晨钟. 镁原子碰撞激发微分截面和Stokes参数的理论研究.
,
2012, 61(10): 103102.
doi: 10.7498/aps.61.103102
|
[8] |
马小云, 董晨钟, 武中文, 蒋军, 颉录有. W65+—W71+离子2s1/2—2p3/2电子碰撞激发过程及相应辐射跃迁谱线极化度的理论研究.
,
2012, 61(21): 213401.
doi: 10.7498/aps.61.213401
|
[9] |
桑萃萃, 王永军, 万建杰, 丁晓彬, 董晨钟. 高离化态金离子的辐射复合及其退激发过程的理论研究.
,
2010, 59(6): 3871-3877.
doi: 10.7498/aps.59.3871
|
[10] |
杨宁选, 蒋军, 颉录有, 董晨钟. 高离化态类氖离子的电子碰撞激发特性研究.
,
2010, 59(2): 918-924.
doi: 10.7498/aps.59.918
|
[11] |
刘延君, 董晨钟, 蒋军, 颉录有. 电子与类铍N3+和O4+离子碰撞激发截面的相对论扭曲波计算.
,
2009, 58(4): 2320-2327.
doi: 10.7498/aps.58.2320
|
[12] |
董晨钟, 符彦飙. 高离化态Cu18+离子的双电子复合及共振转移激发过程的理论研究.
,
2006, 55(1): 107-111.
doi: 10.7498/aps.55.107
|
[13] |
董晨钟, 符彦飙, 颉录有, 李鹏程, 丁晓彬. 高离化类Ne铕离子的双电子伴线结构的理论研究.
,
2003, 52(1): 63-66.
doi: 10.7498/aps.52.63
|
[14] |
陈 波, 朱正和. 高离化金离子态-态双电子复合速率系数.
,
2003, 52(9): 2145-2148.
doi: 10.7498/aps.52.2145
|
[15] |
韩利红, 芶秉聪, 王菲. 类铍BⅡ离子激发态的相对论能量和精细结构.
,
2001, 50(9): 1681-1684.
doi: 10.7498/aps.50.1681
|
[16] |
屈一至, 仝晓民, 李家明. 电子与原子、离子碰撞过程的相对论效应.
,
1995, 44(11): 1719-1726.
doi: 10.7498/aps.44.1719
|
[17] |
方泉玉, 蔡蔚, 沈智军, 李萍, 邹宇, 徐元光, 陈国新. 电子与高荷电离子碰撞激发的扭曲波截面.
,
1995, 44(3): 383-395.
doi: 10.7498/aps.44.383
|
[18] |
吴俊伶. 等离子体中相对论性电子回旋波色散关系.
,
1993, 42(5): 775-784.
doi: 10.7498/aps.42.775
|
[19] |
石秉仁. 相对论性电子束的类Tokamak平衡.
,
1983, 32(4): 507-514.
doi: 10.7498/aps.32.507
|
[20] |
李家明. 电子与类锂离子碰撞激发.
,
1980, 29(4): 419-428.
doi: 10.7498/aps.29.4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