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汪静丽, 张见哲, 陈鹤鸣. 基于亚波长光栅和三明治结构的偏振无关微环谐振器的设计与仿真.
,
2021, 70(12): 124201.
doi: 10.7498/aps.70.20201965
|
[2] |
吴飞, 黄威, 陈文渊, 肖勇, 郁殿龙, 温激鸿. 基于微孔板与折曲通道的亚波长宽带吸声结构设计.
,
2020, 69(13): 134303.
doi: 10.7498/aps.69.20200368
|
[3] |
姚尧, 沈悦, 郝加明, 戴宁. 基于亚波长人工微结构的电磁波减反增透研究进展.
,
2019, 68(14): 147802.
doi: 10.7498/aps.68.20190702
|
[4] |
秦康, 袁列荣, 谭骏, 彭胜, 王前进, 张学进, 陆延青, 朱永元. 金属亚波长结构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
,
2019, 68(14): 147401.
doi: 10.7498/aps.68.20190458
|
[5] |
高健, 桑田, 李俊浪, 王啦. 利用窄刻槽金属光栅实现石墨烯双通道吸收增强.
,
2018, 67(18): 184210.
doi: 10.7498/aps.67.20180848
|
[6] |
刘向远, 钱仙妹, 朱文越, 刘丹丹, 范传宇, 周军, 杨欢. 基于波长330 nm激光激发多色激光导星回波光子数的数值计算与探讨.
,
2018, 67(1): 014205.
doi: 10.7498/aps.67.20171025
|
[7] |
蒲明博, 王长涛, 王彦钦, 罗先刚. 衍射极限尺度下的亚波长电磁学.
,
2017, 66(14): 144101.
doi: 10.7498/aps.66.144101
|
[8] |
龚志双, 王秉中, 王任, 臧锐, 王晓华. 基于光栅结构的远场时间反演亚波长源成像.
,
2017, 66(4): 044101.
doi: 10.7498/aps.66.044101
|
[9] |
张雪, 范俊杰, 王勇. 刻周期半圆弧槽窗片对次级电子倍增效应的抑制.
,
2014, 63(22): 227902.
doi: 10.7498/aps.63.227902
|
[10] |
梁木生, 王秉中, 章志敏, 丁帅, 臧锐. 基于远场时间反演的亚波长天线阵列研究.
,
2013, 62(5): 058401.
doi: 10.7498/aps.62.058401
|
[11] |
胡晓堃, 李江, 李贤, 陈耘辉, 栗岩锋, 柴路, 王清月. 太赫兹波发射晶体的亚波长微棱锥增透结构的设计与实验研究.
,
2013, 62(6): 060701.
doi: 10.7498/aps.62.060701
|
[12] |
梁高峰, 赵青, 陈欣, 王长涛, 赵泽宇, 罗先刚. 基于多层膜结构的亚波长光栅研究.
,
2012, 61(10): 104203.
doi: 10.7498/aps.61.104203
|
[13] |
李敏, 张志友, 石莎, 杜惊雷. 亚波长金属聚焦透镜结构参数的优化与分析.
,
2010, 59(2): 958-963.
doi: 10.7498/aps.59.958
|
[14] |
王媛媛, 张彩虹, 马金龙, 金飙兵, 许伟伟, 康琳, 陈健, 吴培亨. 亚波长孔阵列的太赫兹波异常透射研究.
,
2009, 58(10): 6884-6888.
doi: 10.7498/aps.58.6884
|
[15] |
王雨虹, 王江安, 任席闯. 激光空泡特性实验与数值计算研究.
,
2009, 58(12): 8372-8378.
doi: 10.7498/aps.58.8372
|
[16] |
李明宇, 顾培夫, 张锦龙, 郑臻荣, 刘 旭. 金属薄膜亚波长近场成像特性研究.
,
2008, 57(7): 4564-4569.
doi: 10.7498/aps.57.4564
|
[17] |
孟田华, 赵国忠, 张存林. 亚波长分形结构太赫兹透射增强的机理研究.
,
2008, 57(6): 3846-3852.
doi: 10.7498/aps.57.3846
|
[18] |
孟繁义, 吴 群, 傅佳辉, 顾学迈, 李乐伟. 三维各向异性超常媒质交错结构的亚波长谐振特性研究.
,
2008, 57(10): 6213-6220.
doi: 10.7498/aps.57.6213
|
[19] |
厉以宇, 顾培夫, 李明宇, 张锦龙, 刘 旭. 波状结构二维光子晶体的自准直特性及亚波长成像的研究.
,
2006, 55(5): 2596-2600.
doi: 10.7498/aps.55.2596
|
[20] |
刘玉玲, 卢振武. 亚波长衍射微透镜色散的数值分析.
,
2004, 53(6): 1782-1787.
doi: 10.7498/aps.53.17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