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石永强, 孔维龙, 吴仁存, 张文轩, 谭磊. 耗散耦合腔阵列耦合量子化腔场驱动三能级体系中的单光子输运.
,
2017, 66(5): 054204.
doi: 10.7498/aps.66.054204
|
[2] |
苏丽娜, 顾晓峰, 秦华, 闫大为. 单电子晶体管电流解析模型及数值分析.
,
2013, 62(7): 077301.
doi: 10.7498/aps.62.077301
|
[3] |
史宏云, 陈贺胜. 单电子在含有双能级原子的空腔中的输运行为.
,
2012, 61(2): 020301.
doi: 10.7498/aps.61.020301
|
[4] |
隋兵才, 方粮, 张超. 单岛单电子晶体管的电导分析.
,
2011, 60(7): 077302.
doi: 10.7498/aps.60.077302
|
[5] |
赵佩, 郑继明, 陈有为, 郭平, 任兆玉. 单壁碳纳米管吸附氧分子的电子输运性质理论研究.
,
2011, 60(6): 068501.
doi: 10.7498/aps.60.068501
|
[6] |
张存喜, 王瑞, 孔令民. 太赫兹场辅助的单量子阱自旋共振输运.
,
2010, 59(7): 4980-4984.
doi: 10.7498/aps.59.4980
|
[7] |
张国峰, 程峰钰, 贾锁堂, 孙建虎, 肖连团, 张芳. 室温单分子偶极取向与量子化再取向动力学实验研究.
,
2009, 58(4): 2364-2368.
doi: 10.7498/aps.58.2364
|
[8] |
梅龙伟, 张振华, 丁开和. 单壁碳纳米管电子输运特性的稳定性分析.
,
2009, 58(3): 1971-1979.
doi: 10.7498/aps.58.1971
|
[9] |
欧阳方平, 王焕友, 李明君, 肖 金, 徐 慧. 单空位缺陷对石墨纳米带电子结构和输运性质的影响.
,
2008, 57(11): 7132-7138.
doi: 10.7498/aps.57.7132
|
[10] |
李 宏, 郭华忠, 路 川, 李 玲, 高 洁. 声表面波单电子输运器件中量子线的电学特性研究.
,
2008, 57(9): 5863-5868.
doi: 10.7498/aps.57.5863
|
[11] |
李 宏, 王炜路, 公丕锋. 单量子阱的自旋电流.
,
2007, 56(4): 2405-2408.
doi: 10.7498/aps.56.2405
|
[12] |
胡学宁, 李新奇. 量子点接触对单电子量子态的量子测量.
,
2006, 55(7): 3259-3264.
doi: 10.7498/aps.55.3259
|
[13] |
周文政, 姚 炜, 朱 博, 仇志军, 郭少令, 林 铁, 崔利杰, 桂永胜, 褚君浩. 单边掺杂InAlAs/InGaAs单量子阱中二维电子气的磁输运特性.
,
2006, 55(4): 2044-2048.
doi: 10.7498/aps.55.2044
|
[14] |
郑 君, 盛政明, 张 杰, 魏志义, 余 玮. 影响单电子非线性汤姆孙散射因素的研究.
,
2005, 54(3): 1018-1035.
doi: 10.7498/aps.54.1018
|
[15] |
吴卓杰, 朱卡的, 袁晓忠, 郑 杭. 电声子相互作用对量子点分子中单电子隧穿的影响.
,
2005, 54(7): 3346-3350.
doi: 10.7498/aps.54.3346
|
[16] |
陈 钦, 李统藏, 石勤伟, 王晓平. 开口悬挂端对单壁碳纳米管电子输运特性的影响.
,
2005, 54(8): 3962-3966.
doi: 10.7498/aps.54.3962
|
[17] |
张程华, 邱 巍, 辛俊丽, 牛英煜, 王晓伟, 王京阳. 电子碰撞下氢原子单离化反应三重微分散射截面的计算.
,
2003, 52(10): 2449-2452.
doi: 10.7498/aps.52.2449
|
[18] |
吴 凡, 王太宏. 通过单电子泵实现对单电子运动的控制及其相图分析.
,
2003, 52(3): 696-702.
doi: 10.7498/aps.52.696
|
[19] |
彭建平, 周世勋. 复连通二维电子系统电阻量子化的理论解释.
,
1990, 39(9): 1461-1464.
doi: 10.7498/aps.39.1461
|
[20] |
丁秀香, 梁九卿. 超导电子的角动量和磁通量子化.
,
1988, 37(11): 1752-1759.
doi: 10.7498/aps.37.17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