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钟国华, 林海青. 芳香超导体: 电-声耦合与电子关联.
,
2023, 72(23): 237403.
doi: 10.7498/aps.72.20231751
|
[2] |
段德芳, 马艳斌, 邵子霁, 谢慧, 黄晓丽, 刘冰冰, 崔田. 高压下富氢化合物的结构与奇异超导电性.
,
2017, 66(3): 036102.
doi: 10.7498/aps.66.036102
|
[3] |
邓伟胤, 朱瑞, 邓文基. 有限尺寸石墨烯的电子态.
,
2013, 62(8): 087301.
doi: 10.7498/aps.62.087301
|
[4] |
赵荣达, 朱景川, 刘勇, 来忠红. FeAl(B2) 合金La, Ac, Sc 和 Y 元素微合金化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
2012, 61(13): 137102.
doi: 10.7498/aps.61.137102
|
[5] |
逯瑶, 王培吉, 张昌文, 冯现徉, 蒋雷, 张国莲. Fe, S共掺杂SnO2材料第一性原理分析.
,
2012, 61(2): 023101.
doi: 10.7498/aps.61.023101
|
[6] |
蒋雷, 王培吉, 张昌文, 冯现徉, 逯瑶, 张国莲. 超晶格SnO2掺Cr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的研究.
,
2011, 60(9): 093101.
doi: 10.7498/aps.60.093101
|
[7] |
逯瑶, 王培吉, 张昌文, 蒋雷, 张国莲, 宋朋. 第一性原理研究In,N共掺杂SnO2材料的光电性质.
,
2011, 60(6): 063103.
doi: 10.7498/aps.60.063103
|
[8] |
余本海, 刘墨林, 陈东. 第一性原理研究Mg2 Si同质异相体的结构、电子结构和弹性性质.
,
2011, 60(8): 087105.
doi: 10.7498/aps.60.087105
|
[9] |
谭兴毅, 金克新, 陈长乐, 周超超. YFe2B2电子结构的第一性原理计算.
,
2010, 59(5): 3414-3417.
doi: 10.7498/aps.59.3414
|
[10] |
刘建军. 掺Ga对ZnO电子态密度和光学性质的影响.
,
2010, 59(9): 6466-6472.
doi: 10.7498/aps.59.6466
|
[11] |
于峰, 王培吉, 张昌文. N掺杂SnO2材料光电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
2010, 59(10): 7285-7290.
doi: 10.7498/aps.59.7285
|
[12] |
祖 敏, 张鹰子, 闻海虎. 薄膜厚度对La1.85Sr0.15CuO4薄膜结构和超导电性的影响.
,
2008, 57(11): 7257-7261.
doi: 10.7498/aps.57.7257
|
[13] |
张金奎, 邓胜华, 金 慧, 刘悦林. ZnO电子结构和p型传导特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
2007, 56(9): 5371-5375.
doi: 10.7498/aps.56.5371
|
[14] |
徐 剑, 黄水平, 王占山, 鲁大学, 苑同锁. F掺杂SnO2电子结构的模拟计算.
,
2007, 56(12): 7195-7200.
doi: 10.7498/aps.56.7195
|
[15] |
马 荣, 黄桂芹, 刘 楣. 三元硅化物CaAlSi的结构和超导电性.
,
2007, 56(8): 4960-4964.
doi: 10.7498/aps.56.4960
|
[16] |
马 荣, 张加宏, 杜锦丽, 刘 甦, 刘 楣. 新超导体MgCNi3的虚晶掺杂研究.
,
2006, 55(12): 6580-6584.
doi: 10.7498/aps.55.6580
|
[17] |
张加宏, 马 荣, 刘 甦, 刘 楣. 掺杂MgCNi3超导电性和磁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
2006, 55(9): 4816-4821.
doi: 10.7498/aps.55.4816
|
[18] |
陈镇平, 薛运才, 苏玉玲, 宫世成, 张金仓. Gd替代YBa2Cu3O7-δ超导体的相结构与局域电子结构的研究.
,
2005, 54(11): 5382-5388.
doi: 10.7498/aps.54.5382
|
[19] |
陈丽, 李华, 董建敏, 潘凤春, 梅良模. 原子簇La8-xBaxCuO6的原子磁矩和自旋极化的电子结构研究.
,
2004, 53(1): 254-259.
doi: 10.7498/aps.53.254
|
[20] |
陈志谦, 郑仁蓉. 金属小粒子不同自旋态超导电性统计系综研究.
,
2002, 51(7): 1604-1607.
doi: 10.7498/aps.51.16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