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陈璐, 李烨飞, 郑巧玲, 刘庆坤, 高义民, 李博, 周长猛. B2-和B19'-NiTi表面原子弛豫、表面能、电子结构及性能的理论研究.
,
2019, 68(5): 053101.
doi: 10.7498/aps.68.20181944
|
[2] |
刘坤, 王福合, 尚家香. NiTi(110)表面氧原子吸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
2017, 66(21): 216801.
doi: 10.7498/aps.66.216801
|
[3] |
王浪, 冯伟, 杨连乔, 张建华. 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石墨烯的铜衬底预处理研究.
,
2014, 63(17): 176801.
doi: 10.7498/aps.63.176801
|
[4] |
肖红星, 龙冲生. UO2 晶体中低密勒指数晶面表面能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
2013, 62(10): 103104.
doi: 10.7498/aps.62.103104
|
[5] |
李国旗, 张小超, 丁光月, 樊彩梅, 梁镇海, 韩培德. BiOCl{001}表面原子与电子结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
2013, 62(12): 127301.
doi: 10.7498/aps.62.127301
|
[6] |
舒瑜, 张研, 张建民. Cu 表面性质的第一性原理分析.
,
2012, 61(1): 016108.
doi: 10.7498/aps.61.016108
|
[7] |
王博, 张建民, 路彦冬, 甘秀英, 殷保祥, 徐可为. fcc金属表面能的各向异性分析及表面偏析的预测.
,
2011, 60(1): 016601.
doi: 10.7498/aps.60.016601
|
[8] |
刘思思, 张朝辉, 刘俊铭. 微平面接触分离中弯月面力的计算.
,
2010, 59(10): 6902-6907.
doi: 10.7498/aps.59.6902
|
[9] |
薛伟, 解国新, 王权, 张淼, 郑蓓蓉. 几种微构件材料的表面能及纳观黏附行为研究.
,
2009, 58(4): 2518-2522.
doi: 10.7498/aps.58.2518
|
[10] |
倪建刚, 刘 诺, 杨果来, 张 曦. 第一性原理研究BaTiO3(001)表面的电子结构.
,
2008, 57(7): 4434-4440.
doi: 10.7498/aps.57.4434
|
[11] |
黄 晋, 孙其诚. 一维液态泡沫渗流实验研究及表面能和粘性耗散分析.
,
2007, 56(10): 6124-6131.
doi: 10.7498/aps.56.6124
|
[12] |
宋红州, 张 平, 赵宪庚. Be(0001)薄膜中的量子尺寸效应与吸附氢的第一性原理计算.
,
2007, 56(1): 465-473.
doi: 10.7498/aps.56.465
|
[13] |
宋红州, 张 平, 赵宪庚. 原子氢在Be(1010)薄膜上吸附的第一性原理计算.
,
2006, 55(11): 6025-6031.
doi: 10.7498/aps.55.6025
|
[14] |
郑瑞伦, 陶 冶. 形状和原子数对纳米晶表面能的影响.
,
2006, 55(4): 1942-1946.
doi: 10.7498/aps.55.1942
|
[15] |
张 超, 唐 鑫, 王永亮, 张庆瑜. 替位杂质对贵金属(111)表面稳定性影响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
2005, 54(12): 5791-5796.
doi: 10.7498/aps.54.5791
|
[16] |
张建民, 辛 红, 魏秀梅. 用MAEAM法计算Ag/Ni的界面能.
,
2005, 54(1): 237-241.
doi: 10.7498/aps.54.237
|
[17] |
张建民, 徐可为. 纳米压痕法测量Cu的室温蠕变速率敏感指数.
,
2004, 53(8): 2439-2443.
doi: 10.7498/aps.53.2439
|
[18] |
刘红. 双轴向列相液晶的表面能.
,
2002, 51(12): 2786-2792.
doi: 10.7498/aps.51.2786
|
[19] |
郭建军. 惰性气体输运性质的理论计算.
,
2002, 51(3): 497-500.
doi: 10.7498/aps.51.497
|
[20] |
晏浩, 赵学应, 赵汝光, 杨威生. 甘氨酸在Cu(111)表面吸附的扫描隧道显微镜研究.
,
2001, 50(10): 1964-1969.
doi: 10.7498/aps.50.19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