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孙昇, 王超, 史浩东, 付强, 李英超. 分孔径离轴同时偏振超分辨率成像光学系统像差校正.
,
2022, 71(21): 214201.
doi: 10.7498/aps.71.20220946
|
[2] |
王涛, 周楠, 易维宁, 洪津, 刘晓, 李新, 张权, 刘诗雨, 李照洲, 李凯涛, 崔文煜. 亚米级光学卫星影像邻近效应校正.
,
2021, 70(13): 139101.
doi: 10.7498/aps.70.20202187
|
[3] |
梁殿明, 王超, 史浩东, 刘壮, 付强, 张肃, 战俊彤, 余益欣, 李英超, 姜会林. 基于Zernike模型系数优化的椭球型窗口光学系统像差校正.
,
2020, 69(24): 244203.
doi: 10.7498/aps.69.20200933
|
[4] |
邓万涛, 赵刚, 夏惠军, 张茂, 杨艺帆. 非相干合成阵列激光倾斜像差校正方法.
,
2019, 68(23): 234205.
doi: 10.7498/aps.68.20190961
|
[5] |
周宏强, 万玉红, 满天龙. 基于位相变更的非相干数字全息自适应成像.
,
2018, 67(4): 044202.
doi: 10.7498/aps.67.20172202
|
[6] |
徐林波, 卢兴强, 雷泽民. 光学元件波前畸变对驱动器光路设计的影响.
,
2018, 67(2): 024201.
doi: 10.7498/aps.67.20171877
|
[7] |
秦飞, 洪明辉, 曹耀宇, 李向平. 平面超透镜的远场超衍射极限聚焦和成像研究进展.
,
2017, 66(14): 144206.
doi: 10.7498/aps.66.144206
|
[8] |
刘章文, 李正东, 周志强, 袁学文. 基于模糊控制的自适应光学校正技术.
,
2016, 65(1): 014206.
doi: 10.7498/aps.65.014206
|
[9] |
孙金霞, 潘国庆, 刘英. 面对称光学系统的初级波像差理论研究.
,
2013, 62(9): 094203.
doi: 10.7498/aps.62.094203
|
[10] |
国承山, 王淑贞, 荣振宇, 沙贝. Airy加速光束的局域空间频率及其在光束设计中的应用.
,
2013, 62(8): 084201.
doi: 10.7498/aps.62.084201
|
[11] |
刘伟伟, 任煜轩, 高红芳, 孙晴, 王自强, 李银妹. 泽尼克多项式校正全息阵列光镊像差的实验研究.
,
2012, 61(18): 188701.
doi: 10.7498/aps.61.188701
|
[12] |
周立伟, 公慧, 张智诠, 张轶飞. 两电极静电同心球系统的近轴电子光学及其空间-时间像差.
,
2010, 59(8): 5459-5466.
doi: 10.7498/aps.59.5459
|
[13] |
周立伟, 公慧, 张智诠, 张轶飞. 两电极静电同心球系统的成像电子光学及其空间-时间像差.
,
2010, 59(8): 5450-5458.
doi: 10.7498/aps.59.5450
|
[14] |
李东熙, 卢振武, 孙 强, 刘 华, 张云翠. 基于Wassermann-Wolf方程的共形光学系统设计研究.
,
2007, 56(10): 5766-5771.
doi: 10.7498/aps.56.5766
|
[15] |
刘世杰, 沈 健, 沈自才, 孔伟金, 魏朝阳, 晋云霞, 邵建达, 范正修. 多层介质膜脉冲压缩光栅近场光学特性分析.
,
2006, 55(9): 4588-4594.
doi: 10.7498/aps.55.4588
|
[16] |
周立伟, 李 元, 张智诠, M. A. Monastyrski, M. Y. Schelev. 直接积分法研究电子光学成像系统的时间像差理论.
,
2005, 54(8): 3591-3596.
doi: 10.7498/aps.54.3591
|
[17] |
朱传贵, 薛鸣球, 刘德森, 高应俊. 光学元件阵列的衍射理论分析.
,
1993, 42(3): 394-399.
doi: 10.7498/aps.42.394
|
[18] |
吴美珍. 旋转对称电子光学系统中的五级横向像差.
,
1957, 13(3): 181-206.
doi: 10.7498/aps.13.181
|
[19] |
姚福田. 空间电荷存在时旋转对称电子光学系统的像差.
,
1957, 13(3): 207-216.
doi: 10.7498/aps.13.207
|
[20] |
西门纪业. 复合浸没物镜的电子光学性质和像差理论.
,
1957, 13(4): 339-356.
doi: 10.7498/aps.13.3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