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 纳米电介质电-热特性专题编者按.
,
2024, 73(2): 020101.
doi: 10.7498/aps.73.020101
|
[2] |
刘香莲, 李凯宙, 李晓琼, 张强. 二维电介质光子晶体中量子自旋与谷霍尔效应共存的研究.
,
2023, 72(7): 074205.
doi: 10.7498/aps.72.20221814
|
[3] |
董久锋, 邓星磊, 牛玉娟, 潘子钊, 汪宏. 面向高温介电储能应用的聚合物基电介质材料研究进展.
,
2020, 69(21): 217701.
doi: 10.7498/aps.69.20201006
|
[4] |
. 电介质材料和物理专题编者按.
,
2020, 69(12): 120101.
doi: 10.7498/aps.69.120101
|
[5] |
袁端磊, 闵道敏, 黄印, 谢东日, 王海燕, 杨芳, 朱志豪, 费翔, 李盛涛. 掺杂含量对环氧纳米复合电介质陷阱与空间电荷的影响.
,
2017, 66(9): 097701.
doi: 10.7498/aps.66.097701
|
[6] |
马超, 闵道敏, 李盛涛, 郑旭, 李西育, 闵超, 湛海涯. 聚丙烯/氧化铝纳米电介质的陷阱与直流击穿特性.
,
2017, 66(6): 067701.
doi: 10.7498/aps.66.067701
|
[7] |
梁浩, 李剑生, 郭云胜. 超材料谐振子间的电耦合谐振理论与实验研究.
,
2015, 64(14): 144101.
doi: 10.7498/aps.64.144101
|
[8] |
周前红, 董烨, 董志伟, 周海京. 介质表面附近微波大气击穿的理论研究.
,
2015, 64(8): 085201.
doi: 10.7498/aps.64.085201
|
[9] |
李丹, 胡海云. 基于局部放电理论的聚合物电介质击穿动力学理论研究.
,
2014, 63(11): 117701.
doi: 10.7498/aps.63.117701
|
[10] |
冯天闰, 卢克清, 陈卫军, 刘书芹, 牛萍娟, 于莉媛. 线性电介质和中心对称光折变晶体界面表面波的研究.
,
2013, 62(23): 234205.
doi: 10.7498/aps.62.234205
|
[11] |
母健, 冯国英, 杨火木, 唐淳, 周寿桓. 分区域主动冷却薄片激光介质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
2013, 62(12): 124204.
doi: 10.7498/aps.62.124204
|
[12] |
周东方, 余道杰, 杨建宏, 侯德亭, 夏蔚, 胡涛, 林竞羽, 饶育萍, 魏进进, 张德伟, 王利萍. 基于混合大气传输模型的单脉冲高功率微波大气击穿理论与实验研究.
,
2013, 62(1): 014207.
doi: 10.7498/aps.62.014207
|
[13] |
王靖, 郑一周, 周罗红, 杨振军, 陆大全, 郭旗, 胡巍. 非局域自散焦克尔介质中空间光暗孤子成丝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
2012, 61(8): 084210.
doi: 10.7498/aps.61.084210
|
[14] |
唐田田, 王德华, 黄凯云, 王姗姗. 氢负离子在磁场和电介质表面附近光剥离的研究.
,
2012, 61(6): 063202.
doi: 10.7498/aps.61.063202
|
[15] |
周罗红, 高星辉, 杨振军, 陆大全, 郭旗, 曹伟文, 胡巍. 非局域非线性介质中空间暗孤子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
2011, 60(4): 044208.
doi: 10.7498/aps.60.044208
|
[16] |
李东海, 陈发良. 超短脉冲激光在电介质材料中传输及破坏深度微观理论计算.
,
2011, 60(6): 067804.
doi: 10.7498/aps.60.067804
|
[17] |
朱智恩, 张冶文, 安振连, 郑飞虎. 电介质陷阱能量分布的光刺激放电法实验研究.
,
2010, 59(7): 5067-5072.
doi: 10.7498/aps.59.5067
|
[18] |
秦 华, 傅汝廉, 郜洪云, 刘 娟, 史心刚. 三能级固体激光介质对抽运光吸收的理论研究.
,
2005, 54(4): 1587-1592.
doi: 10.7498/aps.54.1587
|
[19] |
郑俊娟, 孙 刚. 周期地嵌入电介质球壳的金属表层的表面等离子激元及其与电介质腔体模式的耦合.
,
2005, 54(6): 2751-2757.
doi: 10.7498/aps.54.2751
|
[20] |
范希明, 刘福绥. 电介质损耗理论.
,
1984, 33(11): 1589-1592.
doi: 10.7498/aps.33.15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