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 22卷 第5期
1966, 22(5): 515-524.
doi: 10.7498/aps.22.515
摘要:
在Bridgman法生长的P型和N型Bi2Te3等取向晶体中发现杂质微分凝次结构,对不同微分凝程度的Bi2Te3晶体的电导率、温差电动势率、热导率和霍尔系数在80—330°K温度范围内进行了测量,并分析了在有外场和温度梯度存在时载流子的输运性质,着重研究了杂质微分凝对温差电参数的影响,证实了增加晶体表观热导率的一种机构。
在Bridgman法生长的P型和N型Bi2Te3等取向晶体中发现杂质微分凝次结构,对不同微分凝程度的Bi2Te3晶体的电导率、温差电动势率、热导率和霍尔系数在80—330°K温度范围内进行了测量,并分析了在有外场和温度梯度存在时载流子的输运性质,着重研究了杂质微分凝对温差电参数的影响,证实了增加晶体表观热导率的一种机构。
1966, 22(5): 525-532.
doi: 10.7498/aps.22.525
摘要:
本文叙述了在室温、液N2和液H2及其降压温度下,利用3厘米波段双重调制波谱仪对掺磷原子浓度为~1015—~1018/厘米3的硅样品进行的电子自旋共振研究,文中还简述了低温控制系统。实验观察到传导电子、表面缺陷中心和电子-核超精细结构谱线,以及有效电子-施子核对的互作用谱线,并获得相应的g因子。在14°K下,得到施主核上电子波函数幅度的平方|Ψ(0)|2和电子-核超精细互作用常数αD,与G.Feher在1.25°K下利用电子-核双共振方法得到的结果相近。
本文叙述了在室温、液N2和液H2及其降压温度下,利用3厘米波段双重调制波谱仪对掺磷原子浓度为~1015—~1018/厘米3的硅样品进行的电子自旋共振研究,文中还简述了低温控制系统。实验观察到传导电子、表面缺陷中心和电子-核超精细结构谱线,以及有效电子-施子核对的互作用谱线,并获得相应的g因子。在14°K下,得到施主核上电子波函数幅度的平方|Ψ(0)|2和电子-核超精细互作用常数αD,与G.Feher在1.25°K下利用电子-核双共振方法得到的结果相近。
1966, 22(5): 533-540.
doi: 10.7498/aps.22.533
摘要:
提出使用逐步逼近方法进行X射线热漫散衍射强度的水平与垂直发散修正。从测量的热漫散衍射强度经过各种修正之后,得到锌的弹性系数与超声方法得到的结果相符,分别为(以1012达因/厘米2为单位):c11=1.69,c12=0.394,c13=0.549,c33=0.682,c44=0.429,c66=(1/2c11-1/2c12=0.648。
提出使用逐步逼近方法进行X射线热漫散衍射强度的水平与垂直发散修正。从测量的热漫散衍射强度经过各种修正之后,得到锌的弹性系数与超声方法得到的结果相符,分别为(以1012达因/厘米2为单位):c11=1.69,c12=0.394,c13=0.549,c33=0.682,c44=0.429,c66=(1/2c11-1/2c12=0.648。
1966, 22(5): 541-546.
doi: 10.7498/aps.22.541
摘要:
本文研究了淬火面心立方金属内位错环和空洞的形核和长大问题。两种核都能形成,但是位错环的长大速度比空洞的长大速度大很多倍,故电子显微镜能看清的大缺陷都是位错环,而不是空洞。
本文研究了淬火面心立方金属内位错环和空洞的形核和长大问题。两种核都能形成,但是位错环的长大速度比空洞的长大速度大很多倍,故电子显微镜能看清的大缺陷都是位错环,而不是空洞。
1966, 22(5): 547-553.
doi: 10.7498/aps.22.547
摘要:
本文描述一台简易的180°聚焦β谱仪。谱仪的电子运动轨道平均半径是100mm,谱仪的均匀磁场是由单轭磁铁所产生的。D形真空室高70mm,利用磁极面作为底盖,用橡皮垫圈密封,谱仪的磁场测量采用“零点测磁仪”,测磁仪的心脏部分是一个偏心地安装在张紧的钨丝上的小的测量线圈,要使线圈在磁场中保持某一特定方向,就得使通过线圈的电流随着磁场的变化而作相应的改变,使得电磁作用所产生的力短和作用于线圈的机械力矩相平衡。因为重力矩固定不变,通过线圈电流的大小将和磁场强度成反比,测量所得电流读数可以作为磁场强度的度量,包括磁场测量在内谱仪测量总的线性和重复性都在0.1%左右。经过调整和改进以后,谱仪目前的最好的分辨率是0.7%,那是利用源宽0.8mm的Hg198K内转换谱线测得的。对于源宽2mm的Ba137K内转换谱线我们测得的谱仪分辨率是0.9%。谱仪的主要优点在于它的简易。
本文描述一台简易的180°聚焦β谱仪。谱仪的电子运动轨道平均半径是100mm,谱仪的均匀磁场是由单轭磁铁所产生的。D形真空室高70mm,利用磁极面作为底盖,用橡皮垫圈密封,谱仪的磁场测量采用“零点测磁仪”,测磁仪的心脏部分是一个偏心地安装在张紧的钨丝上的小的测量线圈,要使线圈在磁场中保持某一特定方向,就得使通过线圈的电流随着磁场的变化而作相应的改变,使得电磁作用所产生的力短和作用于线圈的机械力矩相平衡。因为重力矩固定不变,通过线圈电流的大小将和磁场强度成反比,测量所得电流读数可以作为磁场强度的度量,包括磁场测量在内谱仪测量总的线性和重复性都在0.1%左右。经过调整和改进以后,谱仪目前的最好的分辨率是0.7%,那是利用源宽0.8mm的Hg198K内转换谱线测得的。对于源宽2mm的Ba137K内转换谱线我们测得的谱仪分辨率是0.9%。谱仪的主要优点在于它的简易。
1966, 22(5): 554-568.
doi: 10.7498/aps.22.554
摘要:
本实验测量了C12(d,p)C13和Ca40(d,p)Ca41两个基态反应质子群在六个角度上的极化值。在C12的反应中,小角区的结果和前人的工作相近,和半经典符号规则jn=ln±1/2,P=(±)一致。θL=115°的数据是前人没有测量过的,我们得到P=0.529±0.068,在Ca40的反应中,小角区数据的符号也和半经典符号规则一致,和Немeц及Boschitz的实验结果相同,而和Hird,Takeda及Bercaw的实验结果相反,看来这是由于入射能量不一样所致。因为在这些实验中,三个较高入射能量和三个较低入射能量的结果,都分别有一致的符号,把已发表的极化实验数据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半经典符号规则还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或者,可能找出一个修改后的符号规律,以供核能谱学应用。在有些情况下,我们看到,随着氘核能量的增加,极化角分布的图形似乎有向小角区移动的趋势,这可能是直接反应的一个特性。关于截面和极化角分布间的位置对应关系,我们认为,截面角分布的极小,除了可对应于极化的变号以外,还可能对应于极化绝对值的极大,截面角分布的极大也可能对应于极化的变号,对于这些现象,我们用粗糙的扭曲波理论进行了讨论。
本实验测量了C12(d,p)C13和Ca40(d,p)Ca41两个基态反应质子群在六个角度上的极化值。在C12的反应中,小角区的结果和前人的工作相近,和半经典符号规则jn=ln±1/2,P=(±)一致。θL=115°的数据是前人没有测量过的,我们得到P=0.529±0.068,在Ca40的反应中,小角区数据的符号也和半经典符号规则一致,和Немeц及Boschitz的实验结果相同,而和Hird,Takeda及Bercaw的实验结果相反,看来这是由于入射能量不一样所致。因为在这些实验中,三个较高入射能量和三个较低入射能量的结果,都分别有一致的符号,把已发表的极化实验数据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半经典符号规则还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或者,可能找出一个修改后的符号规律,以供核能谱学应用。在有些情况下,我们看到,随着氘核能量的增加,极化角分布的图形似乎有向小角区移动的趋势,这可能是直接反应的一个特性。关于截面和极化角分布间的位置对应关系,我们认为,截面角分布的极小,除了可对应于极化的变号以外,还可能对应于极化绝对值的极大,截面角分布的极大也可能对应于极化的变号,对于这些现象,我们用粗糙的扭曲波理论进行了讨论。
1966, 22(5): 569-579.
doi: 10.7498/aps.22.569
摘要:
本文用扭曲波玻恩近似法及多体高能近似法,处理了原子核对高能核子的非弹性散射现象。在具有可靠的靶核激发态波函数的情况下,可利用这些理论处理方法研究核内两核子间的有效势,本文具体就碳核对185MeV入射核子的非弹性散射进行了计算。在计算中利用了粒子-空穴模型核波函数。在采用了具有各种交换性质并包含自旋轨道耦合项的有效势后,用一组合理的位阱参数,由多体高能近似法计算的理论值可与几个微分截面及极化实验曲线同时符合。
本文用扭曲波玻恩近似法及多体高能近似法,处理了原子核对高能核子的非弹性散射现象。在具有可靠的靶核激发态波函数的情况下,可利用这些理论处理方法研究核内两核子间的有效势,本文具体就碳核对185MeV入射核子的非弹性散射进行了计算。在计算中利用了粒子-空穴模型核波函数。在采用了具有各种交换性质并包含自旋轨道耦合项的有效势后,用一组合理的位阱参数,由多体高能近似法计算的理论值可与几个微分截面及极化实验曲线同时符合。
1966, 22(5): 580-588.
doi: 10.7498/aps.22.580
摘要:
本文用泛函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吸引多费子体系中Wigner和Schr?dinger两种微扰级数的收敛性问题。发现这两种微扰级数的“收敛半径”是相同的,但是收敛与发散的速度是不相等的,我们提供了一个较有用的判据。
本文用泛函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吸引多费子体系中Wigner和Schr?dinger两种微扰级数的收敛性问题。发现这两种微扰级数的“收敛半径”是相同的,但是收敛与发散的速度是不相等的,我们提供了一个较有用的判据。
1966, 22(5): 589-600.
doi: 10.7498/aps.22.589
摘要:
本文讨论了(3/2)-,(1/2)-,(7/2)+等共振态在S?(12)群表示中的填充及其强衰变,发现16016,35100两个表示中的(3/2)-粒子不能衰变到(1/2)+和0-.通过改变运动方程质量项的符号使表示的宇称改变,就能将((3/2)-,8)和((1/2)-,1)填在572表示中,从而使它们能衰变到(1/2)+和0-。但是,((3/2)-,1)和(7/2)+仍然不能通过S?(12)对称的有效顶点衰变,本文还详细分析了S?(12)在基本粒子分类和强衰变中的成功之处与局限性,并讨论了这种局限性产生的原因。
本文讨论了(3/2)-,(1/2)-,(7/2)+等共振态在S?(12)群表示中的填充及其强衰变,发现16016,35100两个表示中的(3/2)-粒子不能衰变到(1/2)+和0-.通过改变运动方程质量项的符号使表示的宇称改变,就能将((3/2)-,8)和((1/2)-,1)填在572表示中,从而使它们能衰变到(1/2)+和0-。但是,((3/2)-,1)和(7/2)+仍然不能通过S?(12)对称的有效顶点衰变,本文还详细分析了S?(12)在基本粒子分类和强衰变中的成功之处与局限性,并讨论了这种局限性产生的原因。
1966, 22(5): 601-606.
doi: 10.7498/aps.22.601
摘要:
本文提出了SU(6)对称性理论中的一个弱相互作用中间玻色子方案。基本假定是:(1)中间玻色子归为SU(6)群的不可约表示21;(2)弱流归为正规表示35;从而(3)s波及p波半弱相互作用分别归为表示21中的(3*,1)部分及表示15中的(3*,3)部分。则除了△I=1/2规则以外,由此得出的有效超子非轻子作用在s波(宇称破坏)振幅都分给出三个求和规则,在p波(宇称守恒)振幅部分给出一个求和规则,这些关系看来和实验符合得较好。
本文提出了SU(6)对称性理论中的一个弱相互作用中间玻色子方案。基本假定是:(1)中间玻色子归为SU(6)群的不可约表示21;(2)弱流归为正规表示35;从而(3)s波及p波半弱相互作用分别归为表示21中的(3*,1)部分及表示15中的(3*,3)部分。则除了△I=1/2规则以外,由此得出的有效超子非轻子作用在s波(宇称破坏)振幅都分给出三个求和规则,在p波(宇称守恒)振幅部分给出一个求和规则,这些关系看来和实验符合得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