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倩, 王亚辉, 张明江, 张建忠, 乔丽君, 王涛, 赵乐. 毫米级高分辨率的混沌激光分布式光纤测温技术.
,
2019, 68(10): 104208.
doi: 10.7498/aps.68.20190018
|
[2] |
陈文杰, 江俊峰, 刘琨, 王双, 马喆, 张晚琛, 刘铁根. 基于相干光时域反射型的光纤分布式声增敏传感研究.
,
2017, 66(7): 070706.
doi: 10.7498/aps.66.070706
|
[3] |
饶云江. 长距离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研究进展.
,
2017, 66(7): 074207.
doi: 10.7498/aps.66.074207
|
[4] |
裴丽, 吴良英, 王建帅, 李晶, 宁提纲. 啁啾相移光纤光栅分布式应变与应变点精确定位传感研究.
,
2017, 66(7): 070702.
doi: 10.7498/aps.66.070702
|
[5] |
刘铁根, 于哲, 江俊峰, 刘琨, 张学智, 丁振扬, 王双, 胡浩丰, 韩群, 张红霞, 李志宏. 分立式与分布式光纤传感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
2017, 66(7): 070705.
doi: 10.7498/aps.66.070705
|
[6] |
董繁龙, 葛廷武, 张雪霞, 谭祺瑞, 王智勇. 300 W侧面分布式抽运掺Yb全光纤放大器.
,
2015, 64(8): 084205.
doi: 10.7498/aps.64.084205
|
[7] |
桂鑫, 胡陈晨, 谢莹, 李政颖. 分布式本征型法布里-珀罗传感器的研究.
,
2015, 64(5): 050704.
doi: 10.7498/aps.64.050704
|
[8] |
顾源, 石荣晔, 王延辉. 分布式反馈激光抽运铯磁力仪灵敏度相关参数研究.
,
2014, 63(11): 110701.
doi: 10.7498/aps.63.110701
|
[9] |
董哲康, 段书凯, 胡小方, 王丽丹. 两类纳米级非线性忆阻器模型及串并联研究.
,
2014, 63(12): 128502.
doi: 10.7498/aps.63.128502
|
[10] |
马成举, 任立勇, 唐峰, 屈恩世, 徐金涛, 梁权, 王舰, 韩旭. 基于分布式光纤Bragg光栅传感技术的光缆卷盘静态压力研究.
,
2012, 61(5): 054702.
doi: 10.7498/aps.61.054702
|
[11] |
刘保军, 蔡理. 临近空间单粒子串扰的解析模型.
,
2012, 61(19): 196103.
doi: 10.7498/aps.61.196103
|
[12] |
乔学光, 丁锋, 贾振安, 傅海威, 营旭东, 周锐, 宋娟. 高精度准分布式光纤光栅地震检波解调系统的研究.
,
2011, 60(7): 074221.
doi: 10.7498/aps.60.074221
|
[13] |
朱樟明, 钟波, 杨银堂. 基于RLCπ型等效模型的互连网络精确焦耳热功耗计算.
,
2010, 59(7): 4895-4900.
doi: 10.7498/aps.59.4895
|
[14] |
朱樟明, 郝报田, 李儒, 杨银堂. 一种基于延时和带宽约束的纳米级互连线优化模型.
,
2010, 59(3): 1997-2003.
doi: 10.7498/aps.59.1997
|
[15] |
朱樟明, 钟波, 郝报田, 杨银堂. 一种考虑温度的分布式互连线功耗模型.
,
2009, 58(10): 7124-7129.
doi: 10.7498/aps.58.7124
|
[16] |
朱樟明, 郝报田, 钱利波, 钟波, 杨银堂. 考虑通孔效应和边缘传热效应的纳米级互连线温度分布模型.
,
2009, 58(10): 7130-7135.
doi: 10.7498/aps.58.7130
|
[17] |
孙琪真, 刘德明, 王 健. 基于环结构的新型分布式光纤振动传感系统.
,
2007, 56(10): 5903-5908.
doi: 10.7498/aps.56.5903
|
[18] |
闫长春, 薛国刚, 刘 诚, 陈 浩, 崔一平. 产生纳米级暗中空光束的方法研究.
,
2007, 56(1): 160-164.
doi: 10.7498/aps.56.160
|
[19] |
杨全民, 许启明, 方允樟, 王玲玲, 施方也. 铁基纳米晶合金介观结构的等效RLC并联模型.
,
2007, 56(6): 3366-3373.
doi: 10.7498/aps.56.3366
|
[20] |
周晓军, 杜 东, 龚俊杰. 偏振模耦合分布式光纤传感器空间分辨率研究.
,
2005, 54(5): 2106-2110.
doi: 10.7498/aps.54.21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