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周飞, 陈奇, 刘浩, 戴越, 魏晨, 袁杭, 王昊, 涂学凑, 康琳, 贾小氢, 赵清源, 陈健, 张蜡宝, 吴培亨. 基于超导单光子探测器的红外光学系统噪声分析和优化.
,
2024, 73(6): 068501.
doi: 10.7498/aps.73.20231526
|
[2] |
梁殿明, 王超, 史浩东, 刘壮, 付强, 张肃, 战俊彤, 余益欣, 李英超, 姜会林. 基于Zernike模型系数优化的椭球型窗口光学系统像差校正.
,
2020, 69(24): 244203.
doi: 10.7498/aps.69.20200933
|
[3] |
操超, 廖志远, 白瑜, 范真节, 廖胜. 基于矢量像差理论的离轴反射光学系统初始结构设计.
,
2019, 68(13): 134201.
doi: 10.7498/aps.68.20190299
|
[4] |
裴琳琳, 吕群波, 王建威, 刘扬阳. 编码孔径成像光谱仪光学系统设计.
,
2014, 63(21): 210702.
doi: 10.7498/aps.63.210702
|
[5] |
庞武斌, 岑兆丰, 李晓彤, 钱炜, 尚红波, 许伟才. 偏振对光学系统成像质量的影响.
,
2012, 61(23): 234202.
doi: 10.7498/aps.61.234202
|
[6] |
孙富宇, 吴振华, 张开春. 高电流密度圆柱状电子光学系统设计.
,
2010, 59(3): 1721-1725.
doi: 10.7498/aps.59.1721
|
[7] |
周国泉. 洛伦兹光束经光阑失调傍轴光学系统的传输.
,
2009, 58(9): 6185-6191.
doi: 10.7498/aps.58.6185
|
[8] |
李 智, 张家森, 杨 景, 龚旗煌. 飞秒时间分辨近场光学系统实现及其应用.
,
2007, 56(6): 3630-3635.
doi: 10.7498/aps.56.3630
|
[9] |
李东熙, 卢振武, 孙 强, 刘 华, 张云翠. 基于Wassermann-Wolf方程的共形光学系统设计研究.
,
2007, 56(10): 5766-5771.
doi: 10.7498/aps.56.5766
|
[10] |
郭汉明, 陈家璧, 庄松林. 相干点源照明时消球差光学系统的像场结构.
,
2007, 56(2): 811-818.
doi: 10.7498/aps.56.811
|
[11] |
董科研, 孙 强, 李永大, 张云翠, 王 健, 葛振杰, 孙金霞, 刘建卓. 折射/衍射混合红外双焦光学系统设计.
,
2006, 55(9): 4602-4607.
doi: 10.7498/aps.55.4602
|
[12] |
张林, 林仁明. 良腔情况吸收与色散混合型受驱动光学系统多光子过程的透射光谱.
,
1991, 40(3): 375-385.
doi: 10.7498/aps.40.375
|
[13] |
戴建华, 张洪钧. 在具有竞争相互作用的混合光学系统中反馈强度对振荡模式的影响.
,
1991, 40(3): 365-374.
doi: 10.7498/aps.40.365
|
[14] |
张林, 林仁明. 良腔情况吸收与色散混合受驱动光学系统多光子过程压缩效应.
,
1990, 39(11): 1714-1720.
doi: 10.7498/aps.39.1714
|
[15] |
林仁明, 张林. 吸收和色散混合受驱动光学系统多光子FPE和稳态方程.
,
1990, 39(6): 47-53.
doi: 10.7498/aps.39.47
|
[16] |
洪熙春, 黄维刚, 王绍民. 失调光学系统的衍射积分公式.
,
1982, 31(12): 75-83.
doi: 10.7498/aps.31.75
|
[17] |
杨国桢, 顾本源. 光学系统中振幅和相位的恢复问题.
,
1981, 30(3): 410-413.
doi: 10.7498/aps.30.410
|
[18] |
庄松林, 陈祥祯. 部分相干情形下象差光学系统的直边衍射.
,
1979, 28(5): 59-71.
doi: 10.7498/aps.28.59
|
[19] |
张幼文;杨存武;仰晓东. 偏轴非球面红外光学系统的自动设计.
,
1979, 28(4): 492-502.
doi: 10.7498/aps.28.492
|
[20] |
王之江. 同轴柱面光学系统的象差.
,
1960, 16(4): 205-213.
doi: 10.7498/aps.16.2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