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夏金戈, 李伟峰, 方基宇, 牛中明. 原子核β衰变寿命经验公式.
,
2024, 73(6): 062301.
doi: 10.7498/aps.73.20231653
|
[2] |
焦宝宝. 基于原子核密度的核电荷半径新关系.
,
2023, 72(11): 112101.
doi: 10.7498/aps.72.20230126
|
[3] |
董建敏, 李君清, 苏昕宁, 王艳召, 张鸿飞, 左维. 致密天体中电子气体对原子核结构的影响.
,
2009, 58(4): 2294-2299.
doi: 10.7498/aps.58.2294
|
[4] |
刘建业, 左 维, 李希国, 邢永忠. 中子晕核引起核反应中的同位旋效应.
,
2007, 56(3): 1339-1346.
doi: 10.7498/aps.56.1339
|
[5] |
李加兴, 郭忠言, 肖国青, 詹文龙, 王建松, 孙志宇, 王猛, 田文栋, 王武生, 毛瑞士, 王全进, 宁振江, 王建峰. 利用改进的Glauber模型对非奇异核核反应总截面数据的拟合.
,
2003, 52(1): 58-62.
doi: 10.7498/aps.52.58
|
[6] |
宁振江, 李加兴, 郭忠言, 詹文龙, 王建松, 肖国青, 王全进, 王金川, 王猛, 王建峰, 陈志强. 质子滴线核12N在28Si靶上的核反应总截面测量.
,
2001, 50(4): 644-648.
doi: 10.7498/aps.50.644
|
[7] |
孟杰. 转动原子核的对关联变化.
,
1993, 42(3): 368-372.
doi: 10.7498/aps.42.368
|
[8] |
王广厚. 15N原子核共振反应及Pd中的氢剖析.
,
1984, 33(1): 53-57.
doi: 10.7498/aps.33.53
|
[9] |
张宗烨, 赵维勤, 厉光烈. 原子核内多个核子关联的一些子结构.
,
1977, 26(1): 54-63.
doi: 10.7498/aps.26.54
|
[10] |
任庚未. 轻原子核结构和投影算符方法.
,
1975, 24(6): 396-406.
doi: 10.7498/aps.24.396
|
[11] |
杨国琛. 关于原子核的gR因子.
,
1963, 19(12): 771-781.
doi: 10.7498/aps.19.771
|
[12] |
王德焴, 丘锡钧, 赵玄, 李白文, 陈金全. 关于低能核反应中的复合核效应.
,
1962, 18(5): 227-241.
doi: 10.7498/aps.18.227
|
[13] |
张历宁, 戴元本. 原子核中μ介子的辐射俘获.
,
1961, 17(1): 41-44.
doi: 10.7498/aps.17.41
|
[14] |
何泽慧, 陆祖荫, 孙汉城. 为原子核科学研究用的原子核乳膠核-2,核-3,制备方法的研究.
,
1959, 15(3): 131-138.
doi: 10.7498/aps.15.131
|
[15] |
于敏. 关于重原子核的壳结构理论.
,
1959, 15(8): 420-439.
doi: 10.7498/aps.15.420
|
[16] |
于敏, 张宗烨, 余友文. 关于原子核独立粒子结构的力学基础.
,
1959, 15(8): 397-419.
doi: 10.7498/aps.15.397
|
[17] |
储连元. 原子核内的自旋轨道耦合.
,
1958, 14(6): 469-478.
doi: 10.7498/aps.14.469
|
[18] |
何国柱. 电子和X射线激发原子核.
,
1958, 14(4): 289-299.
doi: 10.7498/aps.14.289
|
[19] |
于敏, 邓稼先, 周孝谦, 李扬国. 轻原子核的变形.
,
1958, 14(6): 449-468.
doi: 10.7498/aps.14.449
|
[20] |
李整武. 轻原子核的质量.
,
1957, 13(1): 30-57.
doi: 10.7498/aps.13.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