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夏金戈, 李伟峰, 方基宇, 牛中明. 原子核β衰变寿命经验公式.
,
2024, 73(6): 062301.
doi: 10.7498/aps.73.20231653
|
[2] |
支启军. N=28丰中子核的形变和形状共存研究.
,
2011, 60(5): 052101.
doi: 10.7498/aps.60.052101
|
[3] |
陈兴鹏, 王楠. 相对论平均场理论对Rn同位素链原子核基态性质的研究.
,
2011, 60(11): 112101.
doi: 10.7498/aps.60.112101
|
[4] |
丁斌刚, 张大立, 鲁定辉. 14O核中子闭壳效应的探讨.
,
2010, 59(5): 3142-3146.
doi: 10.7498/aps.59.3142
|
[5] |
刘建业, 郭文军, 左维, 李希国. 同位旋非对称核物质状态方程.
,
2009, 58(3): 1517-1525.
doi: 10.7498/aps.58.1517
|
[6] |
胡正国, 王 猛, 徐瑚珊, 孙志宇, 王建松, 肖国青, 詹文龙, 肖志刚, 毛瑞士, 张宏斌, 赵铁成, 徐治国, 王 玥, 陈若富, 黄天衡, 高 辉, 贾 飞, 付 芬, 高 启, 韩建龙. 丰中子奇异核17B的实验研究.
,
2008, 57(5): 2866-2870.
doi: 10.7498/aps.57.2866
|
[7] |
刘建业, 郭文军, 邢永忠, 李希国, 左 维. 中能重离子碰撞中晕核反应动力学.
,
2006, 55(3): 1068-1076.
doi: 10.7498/aps.55.1068
|
[8] |
李文飞, 徐瑚珊, 张丰收, 李剑锋, 陈列文. 原子核多重碎裂中同位旋相分比的产生机理研究.
,
2002, 51(8): 1700-1705.
doi: 10.7498/aps.51.1700
|
[9] |
马余刚. 原子核的同位旋对碎裂产物的影响.
,
2000, 49(4): 654-664.
doi: 10.7498/aps.49.654
|
[10] |
孟杰. 转动原子核的对关联变化.
,
1993, 42(3): 368-372.
doi: 10.7498/aps.42.368
|
[11] |
任中洲, 徐躬耦. 中子滴线附近核异常大半径的解释.
,
1991, 40(8): 1229-1235.
doi: 10.7498/aps.40.1229
|
[12] |
张禹顺, 李扬国. 高能质子与原子核的弹性和非弹性散射.
,
1977, 26(5): 449-454.
doi: 10.7498/aps.26.449
|
[13] |
李扬国, 刘宪辉. 高能质子在原子核上散射的自旋打翻效应.
,
1977, 26(2): 180-183.
doi: 10.7498/aps.26.180
|
[14] |
张宗烨, 赵维勤, 厉光烈. 原子核内多个核子关联的一些子结构.
,
1977, 26(1): 54-63.
doi: 10.7498/aps.26.54
|
[15] |
杨国琛. 关于原子核的gR因子.
,
1963, 19(12): 771-781.
doi: 10.7498/aps.19.771
|
[16] |
张历宁, 戴元本. 原子核中μ介子的辐射俘获.
,
1961, 17(1): 41-44.
doi: 10.7498/aps.17.41
|
[17] |
何泽慧, 陆祖荫, 孙汉城. 为原子核科学研究用的原子核乳膠核-2,核-3,制备方法的研究.
,
1959, 15(3): 131-138.
doi: 10.7498/aps.15.131
|
[18] |
于敏, 邓稼先, 周孝谦, 李扬国. 轻原子核的变形.
,
1958, 14(6): 449-468.
doi: 10.7498/aps.14.449
|
[19] |
李整武. 轻原子核的质量.
,
1957, 13(1): 30-57.
doi: 10.7498/aps.13.30
|
[20] |
杨立铭. 原子核内核子轨道角動量分布与核子密度.
,
1953, 9(4): 302-316.
doi: 10.7498/aps.9.3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