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赵雯, 郭晓强, 陈伟, 邱孟通, 罗尹虹, 王忠明, 郭红霞. 质子与金属布线层核反应对微纳级静态随机存储器单粒子效应的影响分析.
,
2015, 64(17): 178501.
doi: 10.7498/aps.64.178501
|
[2] |
赵家瑞, 于全芝, 梁天骄, 陈黎明, 李玉同, 国承山. 利用光核反应对激光等离子体中超热电子温度诊断的理论研究.
,
2013, 62(7): 072501.
doi: 10.7498/aps.62.072501
|
[3] |
朱小龙, 马新文, 李斌, 刘惠萍, 陈兰芳, 张少锋, 冯文天, 沙杉, 钱东斌, 曹士娉, 张大成. 低能He2+-He反应中单电子俘获微分散射过程的实验研究.
,
2009, 58(3): 2077-2082.
doi: 10.7498/aps.58.2077
|
[4] |
赖祥军, 罗志全, 刘晶晶, 刘宏林. 超新星核中的夸克相变及夸克质量效应.
,
2008, 57(3): 1535-1541.
doi: 10.7498/aps.57.1535
|
[5] |
方美华, 魏志勇, 杨 浩, 程金星. 高能铁离子在水介质中核反应过程所导致的能量沉积.
,
2008, 57(10): 6196-6201.
doi: 10.7498/aps.57.6196
|
[6] |
刘建业, 左 维, 李希国, 邢永忠. 中子晕核引起核反应中的同位旋效应.
,
2007, 56(3): 1339-1346.
doi: 10.7498/aps.56.1339
|
[7] |
高永华, 赵志恒, 侯召宇, 曹鹤飞, 段春贵, 何祯民. 改进的核密度模型与强子-核Drell-Yan过程中的核效应.
,
2006, 55(11): 5760-5763.
doi: 10.7498/aps.55.5760
|
[8] |
刘建业, 郭文军, 邢永忠, 李希国, 左 维. 中能重离子碰撞中晕核反应动力学.
,
2006, 55(3): 1068-1076.
doi: 10.7498/aps.55.1068
|
[9] |
聂宗秀, 李交美, 蒋玉蓉, 朱燕舞, 管桦, 舒华林, 邵辉丽, 高克林. Paul阱中基态低能多离化Fen+(n=1—3)离子的存储及反应特性.
,
2004, 53(4): 1034-1038.
doi: 10.7498/aps.53.1034
|
[10] |
李加兴, 郭忠言, 肖国青, 詹文龙, 王建松, 孙志宇, 王猛, 田文栋, 王武生, 毛瑞士, 王全进, 宁振江, 王建峰. 利用改进的Glauber模型对非奇异核核反应总截面数据的拟合.
,
2003, 52(1): 58-62.
doi: 10.7498/aps.52.58
|
[11] |
宁振江, 李加兴, 郭忠言, 詹文龙, 王建松, 肖国青, 王全进, 王金川, 王猛, 王建峰, 陈志强. 质子滴线核12N在28Si靶上的核反应总截面测量.
,
2001, 50(4): 644-648.
doi: 10.7498/aps.50.644
|
[12] |
张穗萌, 陈长进, 徐克尊. 低能电子离化He原子(e,2e)反应中的动力学屏蔽.
,
1999, 48(3): 453-460.
doi: 10.7498/aps.48.453
|
[13] |
周颖耀, 赵国庆, 周筑颖, 许卫东, 杨福家, 尤兴贵, 翟国良, 李宏发, 杨时礼, 赵鹏骥. 用~3He→D核反应分析Ti中的D.
,
1995, 44(12): 1879-1885.
doi: 10.7498/aps.44.1879
|
[14] |
夏海瑞. 关于超Raman效应中散射强度的计算.
,
1989, 38(11): 1761-1770.
doi: 10.7498/aps.38.1761
|
[15] |
王广厚. 15N原子核共振反应及Pd中的氢剖析.
,
1984, 33(1): 53-57.
doi: 10.7498/aps.33.53
|
[16] |
许金奎. 热核反应中次级粒子的总产额和能谱.
,
1980, 29(9): 1151-1157.
doi: 10.7498/aps.29.1151
|
[17] |
鲍诚光. 小变形原子核中的相干效应.
,
1965, 21(3): 531-541.
doi: 10.7498/aps.21.531
|
[18] |
. 轻原子核中的超流效应.
,
1963, 19(6): 360-369.
doi: 10.7498/aps.19.360
|
[19] |
杜功焕. 关于化学反应媒质中的声吸收理论.
,
1963, 19(11): 767-770.
doi: 10.7498/aps.19.767
|
[20] |
杨澄中. 原子核反应和核结构.
,
1962, 18(6): 275-290.
doi: 10.7498/aps.18.2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