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杨剑群, 李兴冀, 马国亮, 刘超铭, 邹梦楠. 170keV质子辐照对多壁碳纳米管薄膜微观结构与导电性能的影响.
,
2015, 64(13): 136401.
doi: 10.7498/aps.64.136401
|
[2] |
王艳丽, 苏克和, 颜红侠, 王欣. C在不同位置掺杂(n,n)型BN纳米管的密度泛函研究.
,
2014, 63(4): 046101.
doi: 10.7498/aps.63.046101
|
[3] |
金峰, 张振华, 王成志, 邓小清, 范志强. 石墨烯纳米带能带结构及透射特性的扭曲效应.
,
2013, 62(3): 036103.
doi: 10.7498/aps.62.036103
|
[4] |
林琦, 陈余行, 吴建宝, 孔宗敏. N掺杂对zigzag型石墨烯纳米带的能带结构和输运性质的影响.
,
2011, 60(9): 097103.
doi: 10.7498/aps.60.097103
|
[5] |
王玥, 贺训军, 吴昱明, 吴群, 梅金硕, 李龙威, 杨福杏, 赵拓, 李乐伟. 碳纳米管薄膜周期结构的太赫兹表面等离子波特性研究.
,
2011, 60(10): 107301.
doi: 10.7498/aps.60.107301
|
[6] |
李姝丽, 张建民. Ni原子链填充碳纳米管的能量、电子结构和磁性的第一性原理计算.
,
2011, 60(7): 078801.
doi: 10.7498/aps.60.078801
|
[7] |
王玥, 吴群, 吴昱明, 傅佳辉, 王东兴, 王岩, 李乐伟. 碳纳米管辐射太赫兹波的理论分析与数值验证.
,
2011, 60(5): 057801.
doi: 10.7498/aps.60.057801
|
[8] |
张建东, 杨春, 陈元涛, 张变霞, 邵文英. 金原子掺杂的碳纳米管吸附CO气体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
2011, 60(10): 106102.
doi: 10.7498/aps.60.106102
|
[9] |
王益军, 王六定, 杨敏, 刘光清, 严诚. 分层掺B和吸附H2O碳纳米管的结构稳定性及电子场发射性能.
,
2010, 59(7): 4950-4954.
doi: 10.7498/aps.59.4950
|
[10] |
张丽娟, 胡慧芳, 王志勇, 魏燕, 贾金凤. 硼掺杂单壁碳纳米管吸附甲醛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能研究.
,
2010, 59(1): 527-531.
doi: 10.7498/aps.59.527
|
[11] |
张变霞, 杨春, 冯玉芳, 余毅. 碳纳米管吸附铜原子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
2009, 58(6): 4066-4071.
doi: 10.7498/aps.58.4066
|
[12] |
孟利军, 肖化平, 唐超, 张凯旺, 钟建新. 碳纳米管-硅纳米线复合结构的形成和热稳定性.
,
2009, 58(11): 7781-7786.
doi: 10.7498/aps.58.7781
|
[13] |
刘红, 印海建. 外加轴向磁场下碳纳米管场效应晶体管的电学性质.
,
2009, 58(5): 3287-3292.
doi: 10.7498/aps.58.3287
|
[14] |
徐 波, 潘必才. 碳纳米管中α-Ga和β-Ga纳米线相对稳定性的理论研究.
,
2008, 57(10): 6526-6530.
doi: 10.7498/aps.57.6526
|
[15] |
李 俊, 张凯旺, 孟利军, 刘文亮, 钟建新. 碳纳米管表面金纳米颗粒的形成与结构转变.
,
2008, 57(1): 382-386.
doi: 10.7498/aps.57.382
|
[16] |
张 暐, 奚中和, 薛增泉. 石墨基底上垂直生长碳纳米管为芯的碳锥结构.
,
2007, 56(12): 7165-7169.
doi: 10.7498/aps.56.7165
|
[17] |
夏明霞, 颜 宁, 李红星, 宁乃东, 蔺西伟, 谢 中. 外加电场作用下碳纳米管结构稳定性及结构修饰研究.
,
2007, 56(1): 113-116.
doi: 10.7498/aps.56.113
|
[18] |
陈 伟, 罗成林. 温度对单壁碳纳米管端口结构的影响.
,
2006, 55(1): 386-392.
doi: 10.7498/aps.55.386
|
[19] |
保文星, 朱长纯, 崔万照. 基于克隆选择的混合遗传算法在碳纳米管结构优化中的研究.
,
2005, 54(11): 5281-5287.
doi: 10.7498/aps.54.5281
|
[20] |
王仁智, 郑永梅, 李书平. 平均键能Em的物理内涵探讨.
,
2001, 50(2): 273-277.
doi: 10.7498/aps.50.2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