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曾造金, 马乔生, 胡林林, 蒋艺, 胡鹏, 雷文强, 马国武, 陈洪斌. W波段带状注扩展互作用速调管放大器的理论研究与数值模拟.
,
2019, 68(24): 248401.
doi: 10.7498/aps.68.20190907
|
[2] |
罗积润, 唐彦娜, 樊宇, 彭澍源, 薛谦忠. 分布损耗加载回旋行波管多模稳态注波互作用理论与比较证实.
,
2018, 67(1): 018402.
doi: 10.7498/aps.67.20171831
|
[3] |
胡玉禄, 胡玉禄, 胡权, 胡权, 朱小芳, 朱小芳, 李斌, 李斌, 邱海舰, 邱海舰, 高鸾凤, 高鸾凤. 螺旋线行波管三维返波互作用理论与数值模拟.
,
2017, 66(2): 028401.
doi: 10.7498/aps.66.028401
|
[4] |
周聪, 王庆良. 考虑频散效应的一维非线性地震波数值模拟.
,
2015, 64(23): 239101.
doi: 10.7498/aps.64.239101
|
[5] |
石兰芳, 陈贤峰, 韩祥临, 许永红, 莫嘉琪. 一类Fermi气体在非线性扰动机制中轨线的渐近表示.
,
2014, 63(6): 060204.
doi: 10.7498/aps.63.060204
|
[6] |
颜卫忠, 胡玉禄, 李建清, 杨中海, 田云先, 李斌. 基于三端口网络模型的折叠波导行波管注波互作用理论研究.
,
2014, 63(23): 238403.
doi: 10.7498/aps.63.238403
|
[7] |
刘燕文, 王小霞, 朱虹, 韩勇, 谷兵, 陆玉新, 方荣. 金刚石材料对螺旋线慢波组件散热性能的影响.
,
2013, 62(23): 234402.
doi: 10.7498/aps.62.234402
|
[8] |
白春江, 李建清, 胡玉禄, 杨中海, 李斌. 利用等效电路模型计算耦合腔行波管注-波互作用.
,
2012, 61(17): 178401.
doi: 10.7498/aps.61.178401
|
[9] |
龚伯仪, 周欣, 赵晓鹏. 光频三维各向同性左手超材料结构单元模型的仿真设计.
,
2011, 60(4): 044101.
doi: 10.7498/aps.60.044101
|
[10] |
张小锋, 阮存军, 罗积润, 阮望, 赵鼎. 带状注速调管注波互作用及其计算程序的研究.
,
2011, 60(6): 068402.
doi: 10.7498/aps.60.068402
|
[11] |
彭维峰, 胡玉禄, 杨中海, 李建清, 陆麒如, 李斌. 螺旋线行波管注波互作用时域理论.
,
2010, 59(12): 8478-8483.
doi: 10.7498/aps.59.8478
|
[12] |
胡玉禄, 杨中海, 李斌, 李建清, 黄桃, 金晓林, 朱小芳, 梁献普. 宽带大功率螺旋线行波管返波振荡研究.
,
2010, 59(8): 5439-5443.
doi: 10.7498/aps.59.5439
|
[13] |
潘诗琰, 朱鸣芳. 三维溶质枝晶生长数值模拟.
,
2009, 58(13): 278-S284.
doi: 10.7498/aps.58.278
|
[14] |
莫嘉琪, 张伟江, 陈贤峰. 一类强非线性发展方程孤波变分迭代解法.
,
2009, 58(11): 7397-7401.
doi: 10.7498/aps.58.7397
|
[15] |
郝保良, 肖刘, 刘濮鲲, 李国超, 姜勇, 易红霞, 周伟. 螺旋线行波管三维频域非线性注波互作用的计算.
,
2009, 58(5): 3118-3124.
doi: 10.7498/aps.58.3118
|
[16] |
莫嘉琪, 张伟江, 何 铭. 强非线性发展方程孤波近似解.
,
2007, 56(4): 1843-1846.
doi: 10.7498/aps.56.1843
|
[17] |
莫嘉琪, 张伟江, 陈贤峰. 强非线性发展方程孤波同伦解法.
,
2007, 56(11): 6169-6172.
doi: 10.7498/aps.56.6169
|
[18] |
赵 鼎, 丁耀根, 王 勇. 速调管2.5维非线性注波互作用程序的研究.
,
2007, 56(6): 3324-3331.
doi: 10.7498/aps.56.3324
|
[19] |
谢鸿全, 李承跃, 鄢 扬, 刘盛纲. 等离子体加载螺旋线行波管特性研究.
,
2003, 52(4): 914-919.
doi: 10.7498/aps.52.914
|
[20] |
唐昌建, 钱尚介. 离子通道回旋电子注受激辐射非线性理论.
,
2002, 51(6): 1256-1261.
doi: 10.7498/aps.51.12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