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俊岭, 柏于杰, 徐宁, 张勤芳. GaS/Mg(OH)2异质结电子结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
2024, 73(13): 137103.
doi: 10.7498/aps.73.20231979
|
[2] |
罗娅, 张耘, 梁金铃, 刘林凤. 铜铁镁三掺铌酸锂晶体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
2020, 69(5): 054205.
doi: 10.7498/aps.69.20191799
|
[3] |
梁金铃, 张耘, 邱晓燕, 吴圣钰, 罗娅. 铁镁共掺钽酸锂晶体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
2019, 68(20): 204205.
doi: 10.7498/aps.68.20190575
|
[4] |
轩书科. 钾钡共掺菲分子结构和电子特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
2017, 66(23): 237401.
doi: 10.7498/aps.66.237401
|
[5] |
张耘, 王学维, 柏红梅. 第一性原理下铟锰共掺铌酸锂晶体的电子结构和吸收光谱.
,
2017, 66(2): 024208.
doi: 10.7498/aps.66.024208
|
[6] |
谢知, 程文旦. TiO2纳米管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
2014, 63(24): 243102.
doi: 10.7498/aps.63.243102
|
[7] |
吴木生, 徐波, 刘刚, 欧阳楚英. Cr和W掺杂的单层MoS2电子结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
2013, 62(3): 037103.
doi: 10.7498/aps.62.037103
|
[8] |
王平, 郭立新, 杨银堂, 张志勇. 铝氮共掺杂氧化锌纳米管电子结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
2013, 62(5): 056105.
doi: 10.7498/aps.62.056105
|
[9] |
邹小翠, 吴木生, 刘刚, 欧阳楚英, 徐波. β-碳化硅/碳纳米管核壳结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
2013, 62(10): 107101.
doi: 10.7498/aps.62.107101
|
[10] |
宋庆功, 刘立伟, 赵辉, 严慧羽, 杜全国. YFeO3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
2012, 61(10): 107102.
doi: 10.7498/aps.61.107102
|
[11] |
姚光锐, 范广涵, 郑树文, 马佳洪, 陈峻, 章勇, 李述体, 宿世臣, 张涛. 第一性原理研究Te-N共掺p型ZnO.
,
2012, 61(17): 176105.
doi: 10.7498/aps.61.176105
|
[12] |
宋久旭, 杨银堂, 郭立新, 王平, 张志勇. 反位缺陷对碳化硅纳米管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影响研究.
,
2012, 61(23): 237301.
doi: 10.7498/aps.61.237301
|
[13] |
文黎巍, 王玉梅, 裴慧霞, 丁俊. Sb系half-Heusler合金磁性及电子结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
2011, 60(4): 047110.
doi: 10.7498/aps.60.047110
|
[14] |
刘建军. (Zn,Al)O电子结构第一性原理计算及电导率的分析.
,
2011, 60(3): 037102.
doi: 10.7498/aps.60.037102
|
[15] |
高巍, 巩水利, 朱嘉琦, 马国佳. 掺氮四面体非晶碳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
2011, 60(2): 027104.
doi: 10.7498/aps.60.027104
|
[16] |
朱兴华, 张海波, 杨定宇, 王治国, 祖小涛. C/SiC纳米管异质结电子结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
2010, 59(11): 7961-7965.
doi: 10.7498/aps.59.7961
|
[17] |
陈国栋, 王六定, 安博, 杨敏. 碳掺杂硼氮纳米管电子场发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
2009, 58(13): 254-S258.
doi: 10.7498/aps.58.254
|
[18] |
倪建刚, 刘 诺, 杨果来, 张 曦. 第一性原理研究BaTiO3(001)表面的电子结构.
,
2008, 57(7): 4434-4440.
doi: 10.7498/aps.57.4434
|
[19] |
段满益, 徐 明, 周海平, 沈益斌, 陈青云, 丁迎春, 祝文军. 过渡金属与氮共掺杂ZnO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
2007, 56(9): 5359-5365.
doi: 10.7498/aps.56.5359
|
[20] |
潘志军, 张澜庭, 吴建生. CoSi电子结构第一性原理研究.
,
2005, 54(1): 328-332.
doi: 10.7498/aps.54.3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