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国东, 程锐, 王昭, 周泽贤, 骆夏辉, 史路林, 陈燕红, 雷瑜, 王瑜玉, 杨杰. 极化效应对Bohr速度能区O5+离子在低密度氢等离子体中的能损影响.
,
2023, 72(4): 043401.
doi: 10.7498/aps.72.20221875
|
[2] |
浦实, 肖博文, 周剑, 周雅瑾. 高能重离子超边缘碰撞中极化光致反应.
,
2023, 72(7): 072503.
doi: 10.7498/aps.72.20230074
|
[3] |
赵正印, 王红玲, 李明. Al0.6Ga0.4N/GaN/Al0.3Ga0.7N/Al0.6Ga0.4N量子阱中的Rashba自旋劈裂.
,
2016, 65(9): 097101.
doi: 10.7498/aps.65.097101
|
[4] |
黄艳茹, 任欢, 宋见. 在动量空间讨论二氯乙烯的同分异构性.
,
2015, 64(6): 063401.
doi: 10.7498/aps.64.063401
|
[5] |
张汉君, 单旭, 徐春凯, 陈向军. 共面不对称条件下低能电子碰撞电离Ar(3p)的三重微分截面.
,
2013, 62(18): 183401.
doi: 10.7498/aps.62.183401
|
[6] |
陈展斌, 刘丽娟, 董晨钟. 64.6 eV电子碰撞电离氦原子(e, 2e)反应的理论研究.
,
2012, 61(14): 143401.
doi: 10.7498/aps.61.143401
|
[7] |
周丽霞, 燕友果. 共面不对称条件下Ag+(4p,4d)(e,2e)反应三重微分截面的理论研究.
,
2012, 61(4): 043401.
doi: 10.7498/aps.61.043401
|
[8] |
刘红侠, 高博, 卓青青, 王勇淮. 极化效应对AlGaN/GaN异质结p-i-n光探测器的影响.
,
2012, 61(5): 057802.
doi: 10.7498/aps.61.057802
|
[9] |
刘昆, 宁传刚, 石砳磊, 苗雨润, 邓景康. 探测二茂铁外价轨道(e,2e)反应中的扭曲波效应.
,
2011, 60(2): 023402.
doi: 10.7498/aps.60.023402
|
[10] |
杨欢, 邢玲玲, 张穗萌, 吴兴举. 垂直入射几何条件下氦原子(e,2e)反应的理论研究.
,
2011, 60(10): 103402.
doi: 10.7498/aps.60.103402
|
[11] |
胡小颖, 周雅君. 光学势在(e, 2e)反应动力学过程的作用.
,
2010, 59(4): 2423-2427.
doi: 10.7498/aps.59.2423
|
[12] |
高瑞军, 葛自明. 共面不对称条件下Ar原子(e, 2e)反应的三重微分截面.
,
2010, 59(3): 1702-1706.
doi: 10.7498/aps.59.1702
|
[13] |
杨 欢, 高 矿, 吴兴举, 张穗萌. 氢原子(e,2e)反应中BBK模型非一阶效应的理论研究.
,
2008, 57(3): 1640-1647.
doi: 10.7498/aps.57.1640
|
[14] |
杨 欢, 高 矿, 张穗萌. 大能量损失小动量转移几何条件下氦原子(e, 2e)反应的理论研究.
,
2007, 56(9): 5202-5208.
doi: 10.7498/aps.56.5202
|
[15] |
张程华, 邱 巍, 辛俊丽, 牛英煜, 王晓伟, 王京阳. 电子碰撞下氢原子单离化反应三重微分散射截面的计算.
,
2003, 52(10): 2449-2452.
doi: 10.7498/aps.52.2449
|
[16] |
葛自明, 周雅君, 吕志伟, 王治文. 电子碰撞原子(e,2e)反应的复极化势.
,
2002, 51(3): 519-523.
doi: 10.7498/aps.51.519
|
[17] |
张穗萌. (e,2e)反应中碰撞机理的理论研究.
,
2000, 49(4): 690-695.
doi: 10.7498/aps.49.690
|
[18] |
段 斌, 白在桥, 顾 雁. 一维库仑三体系统中电子碰撞导致的(e,2e)电离截面.
,
2000, 49(8): 1428-1434.
doi: 10.7498/aps.49.1428
|
[19] |
贾祥富, 杨 威. 共面双对称几何中Li+(1s2)(e,2e)反应的理论研究.
,
1999, 48(4): 628-632.
doi: 10.7498/aps.48.628
|
[20] |
钱青, 刘强, 徐向东, 田嘉禾, 陈学俊. 复杂原子的(e,2e)碰撞理论.
,
1992, 41(2): 233-237.
doi: 10.7498/aps.41.2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