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金锐, 高翔, 曾德灵, 顾春, 岳现房, 李家明. 离化态原子基态电子结构特征与轨道竞争规律.
,
2016, 65(14): 140702.
doi: 10.7498/aps.65.140702
|
[2] |
张铠云, 杜海伟, 陈民, 盛政明. 基于光场离化电流机制产生强太赫兹辐射的参数优化研究.
,
2012, 61(16): 160701.
doi: 10.7498/aps.61.160701
|
[3] |
桑萃萃, 王永军, 万建杰, 丁晓彬, 董晨钟. 高离化态金离子的辐射复合及其退激发过程的理论研究.
,
2010, 59(6): 3871-3877.
doi: 10.7498/aps.59.3871
|
[4] |
杨宁选, 蒋军, 颉录有, 董晨钟. 高离化态类氖离子的电子碰撞激发特性研究.
,
2010, 59(2): 918-924.
doi: 10.7498/aps.59.918
|
[5] |
郑曙东, 李博文, 李冀光, 董晨钟, 袁文渊. 原子核的有限体积效应对高离化态离子能级和波函数的影响.
,
2009, 58(3): 1556-1562.
doi: 10.7498/aps.58.1556
|
[6] |
师应龙, 董晨钟, 张登红, 符彦飙. 高离化态Hg和U离子的双电子复合过程的理论研究.
,
2008, 57(1): 88-95.
doi: 10.7498/aps.57.88
|
[7] |
王 薇, 张 杰, 赵 刚. 吸积盘的X射线辐射对周围星际物质的离化研究.
,
2006, 55(1): 287-293.
doi: 10.7498/aps.55.287
|
[8] |
张程华, 邱 巍, 辛俊丽, 牛英煜, 王晓伟, 王京阳. 电子碰撞下氢原子单离化反应三重微分散射截面的计算.
,
2003, 52(10): 2449-2452.
doi: 10.7498/aps.52.2449
|
[9] |
张 红, 程新路, 杨向东, 谢方军, 张继彦, 杨国洪. 金等离子体平均离化度随电子温度变化关系的研究.
,
2003, 52(12): 3098-3101.
doi: 10.7498/aps.52.3098
|
[10] |
张穗萌, 陈长进, 徐克尊. 低能电子离化He原子(e,2e)反应中的动力学屏蔽.
,
1999, 48(3): 453-460.
doi: 10.7498/aps.48.453
|
[11] |
张穗萌, 陈长进, 施启存, 徐克尊. 低能电子离化He原子的三重微分截面.
,
1997, 46(12): 2320-2324.
doi: 10.7498/aps.46.2320
|
[12] |
饶建国, 习金华, 李白文. 强磁场中氢原子自离化态的能级及宽度.
,
1995, 44(12): 1886-1893.
doi: 10.7498/aps.44.1886
|
[13] |
刘磊, 李家明. 原子体系近核区电子波函数振幅(Ⅱ)——离化态原子近核区电子波函数振幅.
,
1991, 40(12): 1929-1933.
doi: 10.7498/aps.40.1929
|
[14] |
刘磊, 李家明. 原子体系近核区电子波函数振幅(Ⅰ)——离化态原子高能光电离过程.
,
1991, 40(12): 1922-1928.
doi: 10.7498/aps.40.1922
|
[15] |
张文清, 谭维翰. 激光短脉冲作用下原子吸收的超阈值离化.
,
1991, 40(11): 1755-1764.
doi: 10.7498/aps.40.1755
|
[16] |
鲍敏琪, 仝晓民, 李家明. 离化态原子的激发态结构.
,
1989, 38(11): 1802-1808.
doi: 10.7498/aps.38.1802
|
[17] |
刘磊, 仝晓民, 李家明. 离化态铁原子光电离截面研究.
,
1988, 37(11): 1800-1806.
doi: 10.7498/aps.37.1800
|
[18] |
董骐, 李家明. 离化态原子的电子结构.
,
1986, 35(12): 1634-1639.
doi: 10.7498/aps.35.1634
|
[19] |
江德仪, 沈立康, 赵理曾, 王文书. 真空紫外区Ar的高次离化光谱的研究.
,
1984, 33(4): 508-514.
doi: 10.7498/aps.33.508
|
[20] |
李家明, 赵中新. 离化态原子Kα射线移位的规律.
,
1981, 30(1): 105-110.
doi: 10.7498/aps.30.1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