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吴芳, 步扬, 刘志帆, 王少卿, 李思坤, 王向朝. 深紫外双层金属光栅偏振器的设计与分析.
,
2021, 70(4): 044203.
doi: 10.7498/aps.70.20201403
|
[2] |
姚春霞, 何其利, 张锦, 付天宇, 吴朝, 王山峰, 黄万霞, 袁清习, 刘鹏, 王研, 张凯. 免分析光栅一次曝光相位衬度成像方法.
,
2021, 70(2): 028701.
doi: 10.7498/aps.70.20201170
|
[3] |
杨哲宁, 乐阳阳, 洪煦昊, 赵瑞智, 陆蓉儿, 冯霞, 许亚光, 袁旭东, 张超, 秦亦强, 朱永元. 利用保角变换实现环形光栅的Talbot效应.
,
2020, 69(3): 034201.
doi: 10.7498/aps.69.20191340
|
[4] |
张伟刚, 张严昕, 耿鹏程, 王标, 李晓兰, 王松, 严铁毅. 新型长周期光纤光栅的设计与研制进展.
,
2017, 66(7): 070704.
doi: 10.7498/aps.66.070704
|
[5] |
龚志双, 王秉中, 王任, 臧锐, 王晓华. 基于光栅结构的远场时间反演亚波长源成像.
,
2017, 66(4): 044101.
doi: 10.7498/aps.66.044101
|
[6] |
荣锋, 谢艳娜, 邰雪凤, 耿磊. 双能X射线光栅相衬成像的研究.
,
2017, 66(1): 018701.
doi: 10.7498/aps.66.018701
|
[7] |
戚俊成, 陈荣昌, 刘宾, 陈平, 杜国浩, 肖体乔. 基于迭代重建算法的X射线光栅相位CT成像.
,
2017, 66(5): 054202.
doi: 10.7498/aps.66.054202
|
[8] |
杜杨, 刘鑫, 雷耀虎, 黄建衡, 赵志刚, 林丹樱, 郭金川, 李冀, 牛憨笨. X射线光栅微分相衬成像视场分析.
,
2016, 65(5): 058701.
doi: 10.7498/aps.65.058701
|
[9] |
梁钊铭, 吴永刚, 夏子奂, 周建, 秦雪飞. 前后光栅周期对于双光栅结构薄膜太阳能电池光俘获效应的影响.
,
2014, 63(19): 198801.
doi: 10.7498/aps.63.198801
|
[10] |
程晓舫, 辛成运, 王鲁平, 张忠政. 辐射测量中的成像效应.
,
2013, 62(12): 120702.
doi: 10.7498/aps.62.120702
|
[11] |
刘诚, 潘兴臣, 朱健强. 基于光栅分光法的相干衍射成像.
,
2013, 62(18): 184204.
doi: 10.7498/aps.62.184204
|
[12] |
杜杨, 雷耀虎, 刘鑫, 郭金川, 牛憨笨. 硬X射线光栅微分干涉相衬成像两步相移算法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
2013, 62(6): 068702.
doi: 10.7498/aps.62.068702
|
[13] |
杨强, 刘鑫, 郭金川, 雷耀虎, 黄建衡, 牛憨笨. 无吸收光栅的X射线相位衬度成像实验研究.
,
2012, 61(16): 160702.
doi: 10.7498/aps.61.160702
|
[14] |
刘鑫, 雷耀虎, 赵志刚, 郭金川, 牛憨笨. 硬X射线相位光栅的设计与研制.
,
2010, 59(10): 6927-6932.
doi: 10.7498/aps.59.6927
|
[15] |
陈 博, 朱佩平, 刘宜晋, 王寯越, 袁清习, 黄万霞, 明 海, 吴自玉. X射线光栅相位成像的理论和方法.
,
2008, 57(3): 1576-1581.
doi: 10.7498/aps.57.1576
|
[16] |
左言磊, 魏晓峰, 朱启华, 王 逍, 刘红婕, 黄 征, 郭 仪, 应纯同. 单程拼接光栅压缩池系统中光栅缝隙的衍射效应.
,
2007, 56(10): 5784-5789.
doi: 10.7498/aps.56.5784
|
[17] |
乔学光, 贾振安, 傅海威, 李 明, 周 红. 光纤光栅温度传感理论与实验.
,
2004, 53(2): 494-497.
doi: 10.7498/aps.53.494
|
[18] |
李英骏, 杨建伦, 张 杰. 非点光源情况下平场光栅的成像研究.
,
2000, 49(5): 863-867.
doi: 10.7498/aps.49.863
|
[19] |
刘立人. 3-光栅系统的干涉效应.
,
1989, 38(1): 35-43.
doi: 10.7498/aps.38.35
|
[20] |
刘立人. 衍射相关和Lau干涉.
,
1986, 35(12): 1556-1566.
doi: 10.7498/aps.35.15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