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露露, 白乐乐, 杨煜林, 杨永彪, 王彦华, 温馨, 何军, 王军民. 采用反抽运光改善光泵铷原子磁强计的灵敏度.
,
2021, 70(23): 230702.
doi: 10.7498/aps.70.20210920
|
[2] |
杨安平, 王雨伟, 张少伟, 李兴隆, 杨志杰, 李耀程, 杨志勇. Ge-Sb-Se硫系玻璃的折射率和热光系数.
,
2019, 68(1): 017801.
doi: 10.7498/aps.68.20181869
|
[3] |
江秀娟, 唐一凡, 王利, 李菁辉, 王博, 项颖. 考虑钕玻璃放大器增益特性的光谱色散匀滑系统性能研究.
,
2017, 66(12): 124204.
doi: 10.7498/aps.66.124204
|
[4] |
黄文发, 李学春, 王江峰, 卢兴华, 张玉奇, 范薇, 林尊琪. 激光二极管抽运氦气冷却钕玻璃叠片激光放大器热致波前畸变和应力双折射的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
,
2015, 64(8): 087801.
doi: 10.7498/aps.64.087801
|
[5] |
王英才, 杨春兰, 王磊, 靳晔. 加长棒脉冲钕玻璃激光器异常实验现象理论研究.
,
2012, 61(19): 194207.
doi: 10.7498/aps.61.194207
|
[6] |
朱琦, 潘佰良, 陈立, 王亚娟, 张迅懿. 光泵铯蒸气激光的动力学模型.
,
2010, 59(3): 1797-1801.
doi: 10.7498/aps.59.1797
|
[7] |
刘兰琴, 莫磊, 罗斌, 粟敬钦, 王文义, 王方, 景峰, 魏晓峰. 混合加宽的宽带钕玻璃激光系统的放大特性研究.
,
2009, 58(6): 4307-4312.
doi: 10.7498/aps.58.4307
|
[8] |
谢旭东, 朱启华, 曾小明, 王逍, 黄小军, 左言磊, 张颖, 周凯南, 黄征. 钕玻璃啁啾脉冲放大器产生百焦耳亚皮秒脉冲.
,
2009, 58(11): 7690-7694.
doi: 10.7498/aps.58.7690
|
[9] |
李 铭, 张 彬, 戴亚平, 王 韬, 范正修, 黄 伟. 用于钕玻璃啁啾脉冲放大系统光谱整形的多层介质膜反射镜.
,
2008, 57(8): 4898-4903.
doi: 10.7498/aps.57.4898
|
[10] |
乔延波, 达 宁, 陈丹平, 邱建荣. 钕离子掺杂和钕铝共掺高硅氧玻璃的光谱性质研究.
,
2007, 56(12): 7023-7028.
doi: 10.7498/aps.56.7023
|
[11] |
赵书林, 朱宝强, 詹庭宇, 蔡希洁, 刘仁红, 杨 琳, 张志祥, 毕纪军. 高功率钕玻璃激光三倍频脉冲时间波形的研究.
,
2006, 55(8): 4170-4175.
doi: 10.7498/aps.55.4170
|
[12] |
张华, 范滇元. 组合式钕玻璃片状激光放大器增益性能的动态模拟.
,
2001, 50(12): 2375-2381.
doi: 10.7498/aps.50.2375
|
[13] |
张 华, 范滇元. 钕玻璃片状激光放大器自发辐射放大特性的研究.
,
2000, 49(6): 1047-1051.
doi: 10.7498/aps.49.1047
|
[14] |
黄国松, 周烽, 顾绍庭, 张国轩, 陈泽兴. 钕玻璃圆筒激光器的热畸变.
,
1990, 39(3): 367-374.
doi: 10.7498/aps.39.367
|
[15] |
王桂英, 赵九源, 张明科, 范滇元, 崔志光. 钕玻璃高功率激光系统中的空间滤波器的基本研究.
,
1985, 34(2): 171-181.
doi: 10.7498/aps.34.171
|
[16] |
郭光灿. 光泵三能级激光的全量子理论.
,
1984, 33(12): 1661-1672.
doi: 10.7498/aps.33.1661
|
[17] |
徐至展, 李安民, 陈时胜, 林礼煌, 梁向春, 欧阳斌, 殷光裕, 何兴法. 六束高功率钕玻璃激光器.
,
1980, 29(4): 439-446.
doi: 10.7498/aps.29.439
|
[18] |
陈述春, 祁长鸿, 戴凤妹. 钕玻璃的光谱性质.
,
1980, 29(1): 54-63.
doi: 10.7498/aps.29.54
|
[19] |
吴存恺, 范俊颖. 在钕玻璃中双光子共振吸收引起的非线性折射率.
,
1979, 28(5): 150-152.
doi: 10.7498/aps.28.150
|
[20] |
邓和. 终态寿命对钕玻璃激光放大器的影响.
,
1979, 28(3): 377-382.
doi: 10.7498/aps.28.3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