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军, 王裴, 孙致远, 张凤国, 何安民. 金属微层裂区气体渗入现象的一种近似理论分析.
,
2021, 70(9): 098301.
doi: 10.7498/aps.70.20201145
|
[2] |
赵显宇, 曲兴华, 陈嘉伟, 郑继辉, 王金栋, 张福民. 一种基于电光调制光频梳光谱干涉的绝对测距方法.
,
2020, 69(9): 090601.
doi: 10.7498/aps.69.20200081
|
[3] |
邱橙, 陈泳屹, 高峰, 秦莉, 王立军. 一种结合增益耦合分布反馈光栅的多模干涉波导半导体激光器的研制.
,
2019, 68(16): 164204.
doi: 10.7498/aps.68.20190744
|
[4] |
陈嘉伟, 王金栋, 曲兴华, 张福民. 光频梳频域干涉测距主要参数分析及一种改进的数据处理方法.
,
2019, 68(19): 190602.
doi: 10.7498/aps.68.20190836
|
[5] |
何江涛, 何文奇, 廖美华, 卢大江, 彭翔. 一种基于双光束干涉和非线性相关的身份认证方法.
,
2017, 66(4): 044202.
doi: 10.7498/aps.66.044202
|
[6] |
范伟, 谷渝秋, 朱斌, 税敏, 单连强, 杜赛, 辛建婷, 赵宗清, 周维民, 曹磊峰, 张学如, 王玉晓. 一种超快时间分辨速度干涉仪的设计和理论研究.
,
2014, 63(6): 060703.
doi: 10.7498/aps.63.060703
|
[7] |
何文奇, 彭翔, 孟祥锋, 刘晓利. 一种基于双光束干涉的分级身份认证方法.
,
2013, 62(6): 064205.
doi: 10.7498/aps.62.064205
|
[8] |
郑鑫, 江天, 程湘爱, 江厚满, 陆启生. 波段外激光辐照光导型InSb探测器的一种新现象.
,
2012, 61(4): 047302.
doi: 10.7498/aps.61.047302
|
[9] |
杨林平, 苏肇冰, 励名强. 分别在运动和静止镜面上反射的电磁波包干涉现象的基础理论分析.
,
2012, 61(7): 074105.
doi: 10.7498/aps.61.074105
|
[10] |
张文涛, 朱保华. 一种新颖的实现纳米条纹沉积方法研究.
,
2010, 59(8): 5392-5396.
doi: 10.7498/aps.59.5392
|
[11] |
孙尧, 张淳民, 杜娟, 赵葆常. 一种基于新型偏振干涉成像光谱仪的目标偏振信息探测新方法.
,
2010, 59(6): 3863-3870.
doi: 10.7498/aps.59.3863
|
[12] |
李国林, 舒挺, 袁成卫, 张军, 靳振兴, 杨建华, 钟辉煌, 杨杰, 武大鹏. 一种高功率微波空间滤波器的设计与初步实验研究.
,
2010, 59(12): 8591-8596.
doi: 10.7498/aps.59.8591
|
[13] |
陈华良, 刘忠信, 陈增强, 袁著祉. 复杂网络的一种加权路由策略研究.
,
2009, 58(9): 6068-6073.
doi: 10.7498/aps.58.6068
|
[14] |
熊传兵, 江风益, 王 立, 方文卿, 莫春兰. 硅衬底垂直结构InGaAlN多量子阱发光二极管电致发光谱的干涉现象研究.
,
2008, 57(12): 7860-7864.
doi: 10.7498/aps.57.7860
|
[15] |
简小华, 张淳民, 赵葆常. 研究干涉图处理与光谱复原的一种新方法.
,
2007, 56(2): 824-829.
doi: 10.7498/aps.56.824
|
[16] |
寿 倩, 张海潮, 邓 莉, 刘叶新, 林位株. 四波混频与瑞利散射场的干涉现象.
,
2003, 52(4): 1019-1022.
doi: 10.7498/aps.52.1019
|
[17] |
高鸿奕, 陈建文, 谢红兰, 陈敏, 肖体乔, 朱佩平, 徐至展. 原子束多光束干涉实验的一种方法.
,
2002, 51(8): 1696-1699.
doi: 10.7498/aps.51.1696
|
[18] |
张思溟, 叶 飞.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干涉现象的数值模拟.
,
1999, 48(6): 977-982.
doi: 10.7498/aps.48.977
|
[19] |
詹达三. 散射光干涉图样的一种计算方法.
,
1980, 29(12): 1608-1612.
doi: 10.7498/aps.29.1608
|
[20] |
L.嘉诺西, Zs.那拉意. 光在極低强度下的干涉现象.
,
1958, 14(1): 37-53.
doi: 10.7498/aps.14.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