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周旭, 王川, 胡荣豪, 陶治豪, 邓小良, 梁亦寒, 李晓亚, 吕蒙, 祝文军. 中高Z元素原子、离子的电子碰撞电离与激发截面快速计算方法.
,
2024, 73(10): 103104.
doi: 10.7498/aps.73.20240213
|
[2] |
张立民, 贾昌春, 王琦, 陈长进. 共面双对称条件下电子碰撞Ar原子单电离的一阶扭曲波Born近似.
,
2014, 63(15): 153401.
doi: 10.7498/aps.63.153401
|
[3] |
陈展斌, 杨欢, 张穗萌. 150 eV电子入射电离He原子三重微分截面的动量转移依赖.
,
2012, 61(4): 043402.
doi: 10.7498/aps.61.043402
|
[4] |
孟广为, 李敬宏, 裴文兵, 张维岩. 高温辐射场作用下的原子过程.
,
2012, 61(4): 043201.
doi: 10.7498/aps.61.043201
|
[5] |
丁丁, 何斌, 刘玲, 张程华, 王建国. 等离子体屏蔽对He2+与H原子碰撞电离微分截面的影响.
,
2009, 58(12): 8419-8425.
doi: 10.7498/aps.58.8419
|
[6] |
何彪, 易有根, 江少恩, 唐永建, 郑志坚. 电子碰撞Ga, As, Pt, W和Au原子Lα X射线产生截面的理论计算.
,
2009, 58(10): 6879-6883.
doi: 10.7498/aps.58.6879
|
[7] |
孙世艳, 贾祥富, 师文强, 李雄伟. 非共面几何条件下102eV电子碰撞He原子电离的全微分截面.
,
2008, 57(6): 3458-3463.
doi: 10.7498/aps.57.3458
|
[8] |
张穗萌, 吴兴举, 孙 瑞, 杨 欢, 高 矿, 周 军. 低能电子入射电离He原子二重微分截面的理论研究.
,
2007, 56(11): 6378-6385.
doi: 10.7498/aps.56.6378
|
[9] |
李明生, 蔡晓红. 基于联合分离原子模型的电离理论.
,
2007, 56(8): 4448-4453.
doi: 10.7498/aps.56.4448
|
[10] |
马 文, 靳奉涛, 袁建民. 平均原子模型中谱线位置偏移对辐射不透明度的影响.
,
2007, 56(10): 5709-5714.
doi: 10.7498/aps.56.5709
|
[11] |
刘凌涛, 王民盛, 韩小英, 李家明. 溴的光电离和辐射复合——平均原子模型速率系数与细致组态速率系数.
,
2006, 55(5): 2322-2327.
doi: 10.7498/aps.55.2322
|
[12] |
贾洪祥, 孟续军. 一种含势阱具有混合交换势形式的平均原子模型.
,
2005, 54(1): 70-77.
doi: 10.7498/aps.54.70
|
[13] |
齐静波, 陈重阳, 王炎森. 类钠离子的电子碰撞电离截面.
,
2001, 50(8): 1475-1480.
doi: 10.7498/aps.50.1475
|
[14] |
滕舟轩, 陈重阳, 王炎森, 徐学基, 孙永盛. 类Li等电子系离子共振俘获双自电离截面的扭曲波计算.
,
1999, 48(10): 1858-1863.
doi: 10.7498/aps.48.1858
|
[15] |
颜士翔, 陈重阳, 滕舟轩, 王炎森, 孙永盛. 低和中等电离度离子的电子碰撞电离截面的扭曲波计算.
,
1998, 47(4): 583-590.
doi: 10.7498/aps.47.583
|
[16] |
方泉玉, 蔡蔚, 沈智军, 李萍, 邹宇, 徐元光, 陈国新. 电子与高荷电离子碰撞激发的扭曲波截面.
,
1995, 44(3): 383-395.
doi: 10.7498/aps.44.383
|
[17] |
胡畏, 王炎森, 方渡飞, 陆福全, 杨福家. 电子氢原子碰撞电离能量微分截面和总截面的理论计算.
,
1994, 43(7): 1083-1089.
doi: 10.7498/aps.43.1083
|
[18] |
仝晓民. Xe原子离子4d→f跃迁光电离截面延迟峰的研究.
,
1991, 40(5): 693-697.
doi: 10.7498/aps.40.693
|
[19] |
刘磊, 仝晓民, 李家明. 离化态铁原子光电离截面研究.
,
1988, 37(11): 1800-1806.
doi: 10.7498/aps.37.1800
|
[20] |
巫英坚, 李家明. 原子双光子电离截面的理论计算.
,
1985, 34(7): 933-940.
doi: 10.7498/aps.34.9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