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单翀, 孔令豹, 崔勇, 季来林, 赵晓晖, 李福建, 饶大幸, 赵元安, 隋展, 邵建达. 基于空间分辨法分析时间低相干光自聚焦效应.
,
2024, 73(9): 090601.
doi: 10.7498/aps.73.20240138
|
[2] |
张跃斌, 马成举, 张垚, 金嘉升, 鲍士仟, 李咪, 李东明. 基于非对称结构全介质超材料的类电磁诱导透明效应研究.
,
2021, 70(19): 194201.
doi: 10.7498/aps.70.20210070
|
[3] |
刘宾, 潘毅华, 闫文敏. 光场重聚焦成像的散焦机理及聚焦评价函数.
,
2019, 68(20): 204202.
doi: 10.7498/aps.68.20190725
|
[4] |
邢耀亮, 杨志安. 半导体光折变介质中光束传输的自囚禁及周期调制.
,
2013, 62(13): 130302.
doi: 10.7498/aps.62.130302
|
[5] |
陈爱喜, 陈渊, 邓黎, 邝耘丰. 非对称半导体量子阱中自发辐射相干诱导透明.
,
2012, 61(21): 214204.
doi: 10.7498/aps.61.214204
|
[6] |
王靖, 郑一周, 周罗红, 杨振军, 陆大全, 郭旗, 胡巍. 非局域自散焦克尔介质中空间光暗孤子成丝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
2012, 61(8): 084210.
doi: 10.7498/aps.61.084210
|
[7] |
李湘衡, 张冰志, 佘卫龙. 相干光伏空间孤子非对称碰撞研究.
,
2011, 60(7): 074216.
doi: 10.7498/aps.60.074216
|
[8] |
张茂平, 钟伟荣, 艾保全. 非对称双链分子结构的热整流效应.
,
2011, 60(6): 060511.
doi: 10.7498/aps.60.060511
|
[9] |
黄春福, 郭儒, 刘思敏, 舒强, 高垣梅, 汪大云, 刘照红, 张小华, 陆猗. 在LiNbO3:Fe晶体中暗辐照对光束从自散焦向自聚焦转换过程的影响.
,
2004, 53(5): 1367-1372.
doi: 10.7498/aps.53.1367
|
[10] |
刘劲松. 非对称光折变全息空间光孤子的存在曲线.
,
2004, 53(9): 3014-3019.
doi: 10.7498/aps.53.3014
|
[11] |
江秀娟, 李华刚, 郭 旗, 胡 巍. 双光束在自散焦介质中对向共同传输时的诱导聚焦.
,
2004, 53(11): 3771-3776.
doi: 10.7498/aps.53.3771
|
[12] |
郭旗, 田野, 刘承宜. 自散焦介质中光束聚焦的最佳参数选择.
,
2002, 51(5): 1057-1062.
doi: 10.7498/aps.51.1057
|
[13] |
刘思敏, 汪大云, 赵红娥, 李祖斌, 郭儒, 陆猗, 黄春福, 高垣梅. 从自散焦到自聚焦的动态转换和相位共轭亮空间孤子.
,
2002, 51(12): 2761-2766.
doi: 10.7498/aps.51.2761
|
[14] |
江瑛, 刘思敏, 温海东, 张心正, 郭儒, 陈晓虎, 许京军, 张光寅. 光生伏打LiNbO3:Fe晶体从自散焦到等效“自聚焦”的动态转换.
,
2001, 50(3): 483-488.
doi: 10.7498/aps.50.483
|
[15] |
方光宇, 宋瑛林, 王玉晓, 张学如, 曲士良, 李淳飞, 宋礼成, 胡青眉, 刘鹏程. 富勒烯衍生物中的自散焦、自聚焦及其相互转化.
,
2000, 49(8): 1499-1502.
doi: 10.7498/aps.49.1499
|
[16] |
李建庆, 周国生, 杨伯君, 徐大雄. 时空非对称光脉冲在饱和自聚焦克尔介质中的传输.
,
1998, 47(1): 19-26.
doi: 10.7498/aps.47.19
|
[17] |
郭儒, 刘思敏, 凌振芳, 许京军, 张光寅. 在局域非线性响应的光折变晶体中的对称光扇.
,
1997, 46(8): 1593-1597.
doi: 10.7498/aps.46.1593
|
[18] |
佘卫龙, 余振新, 李荣基. 光折变“波导”诱失锁模ps激光脉冲自泵浦相位共轭.
,
1996, 45(12): 2010-2015.
doi: 10.7498/aps.45.2010
|
[19] |
马锦秀, 徐至展. 共振自聚焦理论.
,
1987, 36(1): 1-9.
doi: 10.7498/aps.36.1
|
[20] |
程科华. 玻璃自聚焦板的成像研究.
,
1981, 30(1): 66-73.
doi: 10.7498/aps.30.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