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颜小珍, 邝小渝, 毛爱杰, 匡芳光, 王振华, 盛晓伟. 高压下ErNi2B2C弹性性质、电子结构和热力学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
2013, 62(10): 107402.
doi: 10.7498/aps.62.107402
|
[2] |
卢志文, 仲志国, 刘克涛, 宋海珍, 李根全. 高温高压下Ag-Mg-Zn合金中金属间化合物的微观结构与热动力学性质的第一性原理计算.
,
2013, 62(1): 016106.
doi: 10.7498/aps.62.016106
|
[3] |
陈中钧. 高压下MgS的弹性性质、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
2012, 61(17): 177104.
doi: 10.7498/aps.61.177104
|
[4] |
李晓凤, 刘中利, 彭卫民, 赵阿可. 高压下CaPo弹性性质和热力学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
2011, 60(7): 076501.
doi: 10.7498/aps.60.076501
|
[5] |
王峰, 彭晓世, 刘慎业, 李永升, 蒋小华, 丁永坤. 超高压下冲击波速度直接测量技术.
,
2011, 60(2): 025202.
doi: 10.7498/aps.60.025202
|
[6] |
吕世杰, 罗建太, 苏磊, 胡云, 袁朝圣, 洪时明. 滑块式六含八超高压实验装置及其压力温度标定.
,
2009, 58(10): 6852-6857.
doi: 10.7498/aps.58.6852
|
[7] |
季正华, 曾祥华, 胡永金, 谭明秋. 高压下ZnSe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
,
2008, 57(6): 3753-3759.
doi: 10.7498/aps.57.3753
|
[8] |
丁迎春, 徐 明, 潘洪哲, 沈益斌, 祝文军, 贺红亮. γ-Si3N4在高压下的电子结构和物理性质研究.
,
2007, 56(1): 117-122.
doi: 10.7498/aps.56.117
|
[9] |
胡永金, 崔 磊, 赵 江, 滕玉永, 曾祥华, 谭明秋. 高压下ZnS的电子结构和性质.
,
2007, 56(7): 4079-4084.
doi: 10.7498/aps.56.4079
|
[10] |
初瑞清, 徐志军, 李国荣, 曾华荣, 余寒峰, 邵 鑫, 罗豪甦, 殷庆瑞. 钛酸钡单晶沿垂直解理面方向的超高压电响应的研究.
,
2005, 54(2): 935-938.
doi: 10.7498/aps.54.935
|
[11] |
王海燕, 刘日平, 马明臻, 高 明, 姚玉书, 王文魁. FeSi2合金在高压下的凝固.
,
2004, 53(7): 2378-2383.
doi: 10.7498/aps.53.2378
|
[12] |
巫 翔, 秦 善, 吴自玉, 董宇辉, 刘 景, 李晓东. 钙钛矿CaTiO3的超高压结构研究.
,
2004, 53(6): 1967-1971.
doi: 10.7498/aps.53.1967
|
[13] |
孙宗琦, 徐济安, 谢鸿森. 静态超高压大腔体中热流的计算机模拟(Ⅱ)计算结果与分析.
,
1998, 47(6): 938-944.
doi: 10.7498/aps.47.938
|
[14] |
孙宗琦, 徐济安, 谢鸿森. 静态超高压大腔体中热流的计算机模拟(Ⅰ)——基本方程和数值求解方法.
,
1997, 46(10): 1938-1945.
doi: 10.7498/aps.46.1938
|
[15] |
傅思祖, 顾援, 吴江, 王世绩, 何巨华. 超高压状态方程中激光驱动冲击波稳定性.
,
1995, 44(7): 1108-1112.
doi: 10.7498/aps.44.1108
|
[16] |
朱浩荣, 居广林, 唐秀云, 沈学础. 两级非磁性超高压装置.
,
1984, 33(4): 472-476.
doi: 10.7498/aps.33.472
|
[17] |
杨奇斌. 标定超高压电子显微镜中菊池线的一种有效方法.
,
1982, 31(7): 981-987.
doi: 10.7498/aps.31.981
|
[18] |
程月英, 陈景章, 陈良辰. 超高压下生长多晶金刚石中触媒金属Ni的扩散及分布.
,
1980, 29(11): 1507-1512.
doi: 10.7498/aps.29.1507
|
[19] |
何寿安, 李家璘, 成向荣, 王文君, 沈主同. 静态超高压高温技术的若干问题.
,
1977, 26(2): 100-114.
doi: 10.7498/aps.26.100
|
[20] |
李家璘, 陈良辰, 沈主同. 双级四压砧(四面体)静态超高压技术.
,
1975, 24(4): 301-306.
doi: 10.7498/aps.24.3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