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孟淼, 严德贤, 李九生, 孙帅. 基于嵌套三角形包层结构负曲率太赫兹光纤的研究.
,
2020, 69(16): 167801.
doi: 10.7498/aps.69.20200457
|
[2] |
陈翔, 张心贲, 祝贤, 程兰, 彭景刚, 戴能利, 李海清, 李进延. 色散补偿光子晶体光纤结构参数对其色散的影响.
,
2013, 62(4): 044222.
doi: 10.7498/aps.62.044222
|
[3] |
王伟, 杨博, 宋鸿儒, 范岳. 八边形高双折射双零色散点光子晶体光纤特性分析.
,
2012, 61(14): 144601.
doi: 10.7498/aps.61.144601
|
[4] |
王伟, 杨博. 菱形纤芯光子晶体光纤色散与双折射特性分析.
,
2012, 61(6): 064601.
doi: 10.7498/aps.61.064601
|
[5] |
付晓霞, 陈明阳. 用于太赫兹波传输的低损耗、高双折射光纤研究.
,
2011, 60(7): 074222.
doi: 10.7498/aps.60.074222
|
[6] |
白晋军, 王昌辉, 霍丙忠, 王湘晖, 常胜江. 低损宽频高双折射太赫兹光子带隙光纤.
,
2011, 60(9): 098702.
doi: 10.7498/aps.60.098702
|
[7] |
杨旺喜, 周桂耀, 夏长明, 王伟, 胡慧军, 侯蓝田. C波段具有平坦近零色散光子晶体光纤的一种改进设计方法.
,
2011, 60(10): 104222.
doi: 10.7498/aps.60.104222
|
[8] |
汪静丽, 姚建铨, 陈鹤鸣, 邴丕彬, 李忠洋, 钟凯. 高双折射的混合格子太赫兹光子晶体光纤的设计与研究.
,
2011, 60(10): 104219.
doi: 10.7498/aps.60.104219
|
[9] |
王晓琰, 李曙光, 刘硕, 张磊, 尹国冰, 冯荣普. 中红外高双折射高非线性宽带正常色散As2 S3光子晶体光纤.
,
2011, 60(6): 064213.
doi: 10.7498/aps.60.064213
|
[10] |
郭艳艳, 侯蓝田. 全固态八边形大模场光子晶体光纤的设计.
,
2010, 59(6): 4036-4041.
doi: 10.7498/aps.59.4036
|
[11] |
张美艳, 李曙光, 姚艳艳, 张磊, 付博, 尹国冰. 微结构纤芯对光子晶体光纤基本特性的影响.
,
2010, 59(5): 3278-3285.
doi: 10.7498/aps.59.3278
|
[12] |
崔艳玲, 侯蓝田. 一种新型混合双包层光子晶体光纤的色散特性研究.
,
2010, 59(4): 2571-2576.
doi: 10.7498/aps.59.2571
|
[13] |
付博, 李曙光, 姚艳艳, 张磊, 张美艳, 刘司英. 双芯高双折射光子晶体光纤耦合特性研究.
,
2009, 58(11): 7708-7715.
doi: 10.7498/aps.58.7708
|
[14] |
延凤平, 李一凡, 王 琳, 龚桃荣, 刘 鹏, 刘 洋, 陶沛琳, 曲美霞, 简水生. 近椭圆内包层高双折射偏振稳定光子晶体光纤设计及特性分析.
,
2008, 57(9): 5735-5741.
doi: 10.7498/aps.57.5735
|
[15] |
王 健, 雷乃光, 余重秀. 椭圆空气孔微结构光纤限制损耗的分析.
,
2007, 56(2): 946-951.
doi: 10.7498/aps.56.946
|
[16] |
赵兴涛, 侯蓝田, 刘兆伦, 王 伟, 魏红彦, 马景瑞. 改进的全矢量有效折射率方法分析光子晶体光纤的色散特性.
,
2007, 56(4): 2275-2280.
doi: 10.7498/aps.56.2275
|
[17] |
张方迪, 刘小毅, 张 民, 叶培大. 新型空气孔长方形排列单模单偏振光子晶体光纤的数值模拟.
,
2006, 55(12): 6447-6453.
doi: 10.7498/aps.55.6447
|
[18] |
李曙光, 邢光龙, 周桂耀, 侯蓝田. 空气孔正方形排列的低损耗高双折射光子晶体光纤的数值模拟.
,
2006, 55(1): 238-243.
doi: 10.7498/aps.55.238
|
[19] |
李曙光, 刘晓东, 侯蓝田. 一种晶体光纤基模色散特性的矢量法分析.
,
2004, 53(6): 1873-1879.
doi: 10.7498/aps.53.1873
|
[20] |
李曙光, 刘晓东, 侯蓝田. 光子晶体光纤色散补偿特性的数值研究.
,
2004, 53(6): 1880-1886.
doi: 10.7498/aps.53.18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