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安雪碧, 银振强, 韩正甫. 光学体系宏观-微观纠缠及其在量子密钥分配中的应用.
,
2015, 64(14): 140303.
doi: 10.7498/aps.64.140303
|
[2] |
周媛媛, 张合庆, 周学军, 田培根. 基于标记配对相干态光源的诱骗态量子密钥分配性能分析.
,
2013, 62(20): 200302.
doi: 10.7498/aps.62.200302
|
[3] |
焦荣珍, 丁天, 王文集, 马海强. 基于不可信光源的量子密钥分配的统计特性研究.
,
2013, 62(18): 180302.
doi: 10.7498/aps.62.180302
|
[4] |
郭邦红, 杨理, 向憧, 关翀, 吴令安, 刘颂豪. 联合调制量子密钥分配系统.
,
2013, 62(13): 130303.
doi: 10.7498/aps.62.130303
|
[5] |
焦荣珍, 唐少杰, 张弨. 诱惑态量子密钥分配系统中统计涨落的研究.
,
2012, 61(5): 050302.
doi: 10.7498/aps.61.050302
|
[6] |
焦荣珍, 张弨, 马海强. 基于实用光源的诱惑态量子密钥分配研究.
,
2011, 60(11): 110303.
doi: 10.7498/aps.60.110303
|
[7] |
王涵, 闫连山, 潘炜, 罗斌, 郭振, 徐明峰. 基于两种光源的诱发态量子密钥分配性能分析.
,
2011, 60(3): 030304.
doi: 10.7498/aps.60.030304
|
[8] |
周媛媛, 周学军. 基于弱相干态光源的非正交编码被动诱骗态量子密钥分配.
,
2011, 60(10): 100301.
doi: 10.7498/aps.60.100301
|
[9] |
魏正军, 万伟, 王金东, 廖常俊, 刘颂豪. 一种基于确定性量子密钥分发误码判据的相位调制器半波电压的精确测定方法.
,
2011, 60(9): 094216.
doi: 10.7498/aps.60.094216.1
|
[10] |
王金东, 秦晓娟, 魏正军, 刘小宝, 廖常俊, 刘颂豪. 一种高效量子密钥分发系统主动相位补偿方法.
,
2010, 59(1): 281-286.
doi: 10.7498/aps.59.281
|
[11] |
王金东, 路 巍, 赵 峰, 刘小宝, 郭邦红, 张 静, 黄宇娴, 路轶群, 刘颂豪. 稳定的低噪声自由空间量子密钥分配实验研究.
,
2008, 57(7): 4214-4218.
doi: 10.7498/aps.57.4214
|
[12] |
张 静, 王发强, 赵 峰, 路轶群, 刘颂豪. 时间和相位混合编码的量子密钥分发方案.
,
2008, 57(8): 4941-4946.
doi: 10.7498/aps.57.4941
|
[13] |
陈进建, 韩正甫, 赵义博, 桂有珍, 郭光灿. 平衡零拍测量对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配的影响.
,
2007, 56(1): 5-9.
doi: 10.7498/aps.56.5
|
[14] |
陈 霞, 王发强, 路轶群, 赵 峰, 李明明, 米景隆, 梁瑞生, 刘颂豪. 运行双协议相位调制的量子密钥分发系统.
,
2007, 56(11): 6434-6440.
doi: 10.7498/aps.56.6434
|
[15] |
李明明, 王发强, 路轶群, 赵 峰, 陈 霞, 梁瑞生, 刘颂豪. 高稳定的差分相位编码量子密钥分发系统.
,
2006, 55(9): 4642-4646.
doi: 10.7498/aps.55.4642
|
[16] |
杨宇光, 温巧燕, 朱甫臣. 一种新的利用不可扩展乘积基和严格纠缠基的量子密钥分配方案.
,
2005, 54(12): 5549-5553.
doi: 10.7498/aps.54.5549
|
[17] |
杨宇光, 温巧燕, 朱甫臣. 一种网络多用户量子认证和密钥分配理论方案.
,
2005, 54(9): 3995-3999.
doi: 10.7498/aps.54.3995
|
[18] |
杨宇光, 温巧燕, 朱甫臣. 基于纠缠交换的多方多级量子密钥分配协议.
,
2005, 54(12): 5544-5548.
doi: 10.7498/aps.54.5544
|
[19] |
唐志列, 李 铭, 魏正军, 卢 非, 廖常俊, 刘颂豪. 相位-偏振编码的量子保密通信系统的研究.
,
2005, 54(6): 2534-2539.
doi: 10.7498/aps.54.2534
|
[20] |
张权, 唐朝京, 张森强. B92量子密钥分配协议的变形及其无条件安全性证明.
,
2002, 51(7): 1439-1447.
doi: 10.7498/aps.51.14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