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周康, 黎华, 万文坚, 李子平, 曹俊诚. 太赫兹量子级联激光器频率梳的色散.
,
2019, 68(10): 109501.
doi: 10.7498/aps.68.20190217
|
[2] |
吴文兵, 圣宗强, 吴宏伟. 平板式螺旋相位板的设计与应用.
,
2019, 68(5): 054102.
doi: 10.7498/aps.68.20181677
|
[3] |
耿易星, 李荣凤, 赵研英, 王大辉, 卢海洋, 颜学庆. 色散对双晶交叉偏振滤波输出特性的影响.
,
2017, 66(4): 040601.
doi: 10.7498/aps.66.040601
|
[4] |
王鑫, 娄淑琴, 廉正刚. 空芯光子带隙光纤色散特性的实验研究.
,
2016, 65(19): 194212.
doi: 10.7498/aps.65.194212
|
[5] |
李政颖, 孙文丰, 李子墨, 王洪海. 基于色散补偿光纤的高速光纤光栅解调方法.
,
2015, 64(23): 234207.
doi: 10.7498/aps.64.234207
|
[6] |
陈翔, 张心贲, 祝贤, 程兰, 彭景刚, 戴能利, 李海清, 李进延. 色散补偿光子晶体光纤结构参数对其色散的影响.
,
2013, 62(4): 044222.
doi: 10.7498/aps.62.044222
|
[7] |
何昉明, 罗积润, 朱敏, 郭炜. Chodorow型耦合腔慢波结构色散特性和耦合阻抗理论分析.
,
2013, 62(17): 174101.
doi: 10.7498/aps.62.174101
|
[8] |
吕金光, 梁静秋, 梁中翥. 空间调制傅里叶变换光谱仪分束器色散特性研究.
,
2012, 61(14): 140702.
doi: 10.7498/aps.61.140702
|
[9] |
韩庆生, 乔耀军, 李蔚. 基于全光时域分数阶傅里叶变换的光脉冲最小损伤传输新方法.
,
2011, 60(1): 014219.
doi: 10.7498/aps.60.014219
|
[10] |
彭维峰, 胡玉禄, 杨中海, 李建清, 陆麒如, 李斌. 螺旋线行波管注波互作用时域理论.
,
2010, 59(12): 8478-8483.
doi: 10.7498/aps.59.8478
|
[11] |
赵岩, 施伟华, 姜跃进. 中心外缺陷对带隙型光子晶体光纤色散特性的影响.
,
2010, 59(9): 6279-6283.
doi: 10.7498/aps.59.6279
|
[12] |
李林栗, 冯国英, 杨浩, 周国瑞, 周昊, 朱启华, 王建军, 周寿桓. 纳米光纤的色散特性及其超连续谱产生.
,
2009, 58(10): 7005-7011.
doi: 10.7498/aps.58.7005
|
[13] |
王楠, 掌蕴东, 王金芳, 田赫, 王号, 张学楠, 张敬, 袁萍. 环中环结构谐振腔中的耦合谐振透明特性研究.
,
2009, 58(11): 7672-7679.
doi: 10.7498/aps.58.7672
|
[14] |
聂志强, 李 岭, 姜 彤, 沈磊剑, 李沛哲, 甘琛利, 宋建平, 张彦鹏, 卢克清. 倒V形四能级亚飞秒极化拍的三光子吸收和色散.
,
2008, 57(1): 243-251.
doi: 10.7498/aps.57.243
|
[15] |
赵兴涛, 侯蓝田, 刘兆伦, 王 伟, 魏红彦, 马景瑞. 改进的全矢量有效折射率方法分析光子晶体光纤的色散特性.
,
2007, 56(4): 2275-2280.
doi: 10.7498/aps.56.2275
|
[16] |
宫玉彬, 邓明金, 段兆云, 吕明毅, 魏彦玉, 王文祥. 衰减器对螺旋线慢波结构高频特性影响的理论研究.
,
2007, 56(8): 4497-4503.
doi: 10.7498/aps.56.4497
|
[17] |
肖 刘, 苏小保, 刘濮鲲. 基于行波管螺旋导电面模型的空间电荷场研究.
,
2006, 55(10): 5150-5156.
doi: 10.7498/aps.55.5150
|
[18] |
李曙光, 刘晓东, 侯蓝田. 光子晶体光纤色散补偿特性的数值研究.
,
2004, 53(6): 1880-1886.
doi: 10.7498/aps.53.1880
|
[19] |
任国斌, 王 智, 娄淑琴, 简水生. 高折射率芯Bragg光纤的色散特性研究.
,
2004, 53(6): 1862-1867.
doi: 10.7498/aps.53.1862
|
[20] |
董全林, 刘彬. 在伽利略坐标变换下的二端面弹性转轴相似动力学方程.
,
2002, 51(10): 2191-2196.
doi: 10.7498/aps.51.21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