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方德音, 范旭阳, 卫岸, 王鹿霞. 二维对六苯分子团簇中相干激发能量转移过程研究.
,
2023, 72(19): 197301.
doi: 10.7498/aps.72.20230476
|
[2] |
于航, 张冉, 杨帆, 李桦. 气体-表面相互作用中动量和能量分量间转化机制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
2021, 70(2): 024702.
doi: 10.7498/aps.70.20201192
|
[3] |
周利, 王取泉. 等离激元共振能量转移与增强光催化研究进展.
,
2019, 68(14): 147301.
doi: 10.7498/aps.68.20190276
|
[4] |
吕袭明, 李辉, 尤菁, 李伟, 王鹏业, 李明, 奚绪光, 窦硕星. 单分子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数据处理的优化算法.
,
2017, 66(11): 118701.
doi: 10.7498/aps.66.118701
|
[5] |
秦亚强, 陈瑞云, 石莹, 周海涛, 张国峰, 秦成兵, 高岩, 肖连团, 贾锁堂. 共轭聚合物单分子构象和能量转移特性研究.
,
2017, 66(24): 248201.
doi: 10.7498/aps.66.248201
|
[6] |
何志聪, 李芳, 李牧野, 魏来. CdTe量子点-铜酞菁复合体系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的研究.
,
2015, 64(4): 046802.
doi: 10.7498/aps.64.046802
|
[7] |
何月娣, 徐征, 赵谡玲, 刘志民, 高松, 徐叙瑢. 混合量子点器件电致发光的能量转移研究.
,
2014, 63(17): 177301.
doi: 10.7498/aps.63.177301
|
[8] |
袁强, 魏晓峰, 张小民, 张鑫, 赵军普, 黄文会, 胡东霞. 基于受激布里渊散射能量转移的冲击点火激光技术研究.
,
2012, 61(11): 114207.
doi: 10.7498/aps.61.114207
|
[9] |
宫明艳. He原子和BH分子碰撞体系的转动激发能量转移.
,
2011, 60(7): 073401.
doi: 10.7498/aps.60.073401
|
[10] |
房超, 吴国祯. 哒嗪分子表面增强拉曼效应下键极化率的研究:吸附构型与增强机理.
,
2011, 60(3): 033301.
doi: 10.7498/aps.60.033301
|
[11] |
徐 登, 叶莉华, 崔一平, 奚 俊, 李 丽, 王 琼. 基于有机染料盐掺杂薄膜体系的能量转移及光致发光特性研究.
,
2008, 57(5): 3267-3270.
doi: 10.7498/aps.57.3267
|
[12] |
武春红, 刘彭义, 侯林涛, 李艳武. 磷光染料掺杂有机分子发光的能量转移研究.
,
2008, 57(11): 7317-7321.
doi: 10.7498/aps.57.7317
|
[13] |
宋淑芳, 赵德威, 徐 征, 徐叙瑢. 有机多层量子阱的能量转移.
,
2007, 56(6): 3499-3503.
doi: 10.7498/aps.56.3499
|
[14] |
张 鹏, 周印华, 刘秀芬, 田文晶, 李 敏, 张 国. PVK:DBVP掺杂体系的能量转移及发光性质的研究.
,
2006, 55(10): 5494-5498.
doi: 10.7498/aps.55.5494
|
[15] |
王 谨, 胡正发, 张登玉, 詹明生. Rb原子激发态碰撞能量转移.
,
1998, 47(8): 1265-1271.
doi: 10.7498/aps.47.1265
|
[16] |
沈异凡, 李万兴. 激发态铯原子间的碰撞能量转移.
,
1993, 42(11): 1766-1773.
doi: 10.7498/aps.42.1766
|
[17] |
杨立书, 刘宗才, 鲁士平, 荀克用, 汪正民. 强红外激光场中氟里昂123分子内的V-V能量转移.
,
1990, 39(10): 1542-1546.
doi: 10.7498/aps.39.1542
|
[18] |
高文斌, 沈玉其, J. H?GER, W. KRIEGER. 激光诱导荧光法研究CH2Cl2分子的振动能量转移.
,
1985, 34(10): 1261-1269.
doi: 10.7498/aps.34.1261
|
[19] |
张道中, 程丙英, 鞠蕊, 赵小康. 激光诱导下Yb—Ba间的能量转移过程.
,
1985, 34(12): 1644-1648.
doi: 10.7498/aps.34.1644
|
[20] |
张华. 正烷属烃分子的激发理论与能量转移问题.
,
1964, 20(5): 436-443.
doi: 10.7498/aps.20.4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