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杨雪, 丁大军, 胡湛, 赵国明. 中性和阳离子丁酮团簇的结构及稳定性的理论研究.
,
2018, 67(3): 033601.
doi: 10.7498/aps.67.20171862
|
[2] |
侯育花, 黄有林, 刘仲武, 曾德长. 稀土掺杂对钴铁氧体电子结构和磁性能影响的理论研究.
,
2015, 64(3): 037501.
doi: 10.7498/aps.64.037501
|
[3] |
秦健萍, 梁瑞瑞, 吕瑾, 武海顺. ComAln(m+n ≤ 6)团簇的结构和磁性理论研究.
,
2014, 63(13): 133102.
doi: 10.7498/aps.63.133102
|
[4] |
黄耀清, 郝成红, 郑继明, 任兆玉. 硅团簇自旋电子器件的理论研究.
,
2013, 62(8): 083601.
doi: 10.7498/aps.62.083601
|
[5] |
葛桂贤, 井群, 曹海宾, 杨增强, 唐光辉, 闫红霞. 密度泛函理论研究Run和RunAu(n=112)团簇的结构和电子性质.
,
2011, 60(10): 103102.
doi: 10.7498/aps.60.103102
|
[6] |
张秀荣, 吴礼清, 饶倩. (OsnN)0,(n=16)团簇电子结构与光谱性质的理论研究.
,
2011, 60(8): 083601.
doi: 10.7498/aps.60.083601
|
[7] |
张秀荣, 李扬, 杨星. WnNim(n+m=8)团簇结构与电子性质的理论研究.
,
2011, 60(10): 103601.
doi: 10.7498/aps.60.103601
|
[8] |
张秀荣, 高从花, 吴礼清, 唐会帅. WnNim(n+m≤7; m=1, 2)团簇电子结构与光谱性质的理论研究.
,
2010, 59(8): 5429-5438.
doi: 10.7498/aps.59.5429
|
[9] |
郑晓军, 张俊, 黄忠兵. 扩展哈伯德模型中原子团簇的结构和热力学性质研究.
,
2010, 59(6): 3897-3904.
doi: 10.7498/aps.59.3897
|
[10] |
李喜波, 王红艳, 罗江山, 吴卫东, 唐永建. 密度泛函理论研究ScnO(n=1—9)团簇的结构、稳定性与电子性质.
,
2009, 58(9): 6134-6140.
doi: 10.7498/aps.58.6134
|
[11] |
雷雪玲, 祝恒江, 葛桂贤, 王先明, 罗有华. 密度泛函理论研究BnNi(n=6—12)团簇的结构和磁性.
,
2008, 57(9): 5491-5499.
doi: 10.7498/aps.57.5491
|
[12] |
任凤竹, 王渊旭, 田付阳, 赵文杰, 罗有华. 密度泛函理论研究ZrnCo(n=1—13)团簇的结构和磁性.
,
2008, 57(4): 2165-2173.
doi: 10.7498/aps.57.2165
|
[13] |
林秋宝, 李仁全, 文玉华, 朱梓忠. Wn(n=3—27)原子团簇结构的第一性原理计算.
,
2008, 57(1): 181-185.
doi: 10.7498/aps.57.181
|
[14] |
葛桂贤, 罗有华. 密度泛函理论研究MgnOn(n=2—8)团簇的结构和电子性质.
,
2008, 57(8): 4851-4856.
doi: 10.7498/aps.57.4851
|
[15] |
雷雪玲, 王清林, 闫玉丽, 赵文杰, 杨 致, 罗有华.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BnNi(n≤5)小团簇的结构和磁性.
,
2007, 56(8): 4484-4490.
doi: 10.7498/aps.56.4484
|
[16] |
翟国庆, 张邦俊, 叶高翔. 具有排斥相互作用的原子团簇非平衡系统研究.
,
2005, 54(4): 1557-1563.
doi: 10.7498/aps.54.1557
|
[17] |
贾文红, 武海顺. GamPn和GamP-n团簇结构及其光电子能谱的理论研究.
,
2004, 53(4): 1056-1062.
doi: 10.7498/aps.53.1056
|
[18] |
林景全, 张杰, 李英骏, 陈黎明, 吕铁铮, 滕浩. 原子团簇对飞秒激光的吸收.
,
2001, 50(3): 457-461.
doi: 10.7498/aps.50.457
|
[19] |
罗成林, 周延怀, 张 益. 镍原子团簇几何结构的紧束缚方法模拟 .
,
2000, 49(1): 54-56.
doi: 10.7498/aps.49.54
|
[20] |
石双合, 王绪威, 陈金昌. 原子团Fe4B的电子结构.
,
1992, 41(6): 929-936.
doi: 10.7498/aps.41.9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