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贾妍雯, 郭巧玲, 李鹏程, 王国利, 周效信. 中红外激光驱动激发态Na原子产生单个短脉冲.
,
2016, 65(22): 223205.
doi: 10.7498/aps.65.223205
|
[2] |
杨騄, 戴长建, 赵艳红. 用光电离技术探测钐原子的奇宇称束缚激发态的光谱.
,
2013, 62(5): 053201.
doi: 10.7498/aps.62.053201
|
[3] |
田原野, 郭福明, 曾思良, 杨玉军. 原子激发态在高频强激光作用下的光电离研究.
,
2013, 62(11): 113201.
doi: 10.7498/aps.62.113201
|
[4] |
张汉君, 单旭, 徐春凯, 陈向军. 共面不对称条件下低能电子碰撞电离Ar(3p)的三重微分截面.
,
2013, 62(18): 183401.
doi: 10.7498/aps.62.183401
|
[5] |
肖颖, 戴长建, 赵洪英, 秦文杰. 铕原子奇宇称高激发态共振电离光谱的研究.
,
2009, 58(5): 3071-3077.
doi: 10.7498/aps.58.3071
|
[6] |
王 谨, 胡正发, 张登玉, 詹明生. Rb原子激发态碰撞能量转移.
,
1998, 47(8): 1265-1271.
doi: 10.7498/aps.47.1265
|
[7] |
郑殷东, 李正直. 磁场对氩原子ArI5p[3/2]2能态碰撞消激发与碰撞消取向的影响.
,
1997, 46(11): 2111-2116.
doi: 10.7498/aps.46.2111
|
[8] |
王友德, 杨治虎, 马新文, 刘惠萍, 赵孟春, 周嗣信, 刘占稳, 张文, 张雪珍, 郭晓虹, 潘广炎, 杨锋, 李大万. 高电荷态N4+与Na原子碰撞过程中靶原子激发截面的测量.
,
1996, 45(10): 1636-1640.
doi: 10.7498/aps.45.1636
|
[9] |
沈异凡, 李万兴. 激发态钠原子间的碰撞能量合并.
,
1996, 45(1): 29-36.
doi: 10.7498/aps.45.29
|
[10] |
沈异凡, 李万兴. 异核Na(3P)+Cs(6P)系统的碰撞能量合并.
,
1996, 45(5): 774-778.
doi: 10.7498/aps.45.774
|
[11] |
沈异凡, 李万兴. 激发态铯原子间的碰撞能量转移.
,
1993, 42(11): 1766-1773.
doi: 10.7498/aps.42.1766
|
[12] |
于德洪, 潘广炎, 雷子明, 杨锋, 刘家瑞, 孙湘. Ne+离子与Li原子碰撞过程中激发态的研究.
,
1990, 39(8): 47-51.
doi: 10.7498/aps.39.47-2
|
[13] |
刘磊, 李家明. Fr原子的激发态结构.
,
1988, 37(12): 2053-2056.
doi: 10.7498/aps.37.2053
|
[14] |
刘家瑞, 雷子明, 杨锋, 潘广炎, 于德洪, 孙湘. 单、双电荷离子与原子碰撞中的激发态和发射截面比较.
,
1988, 37(8): 1254-1259.
doi: 10.7498/aps.37.1254
|
[15] |
雷子明, 杨锋, 刘家瑞, 潘广炎, 于德洪, 孙湘. 双电荷离子He2+与Ne,Ar原子碰撞中的激发态.
,
1988, 37(8): 1244-1253.
doi: 10.7498/aps.37.1244
|
[16] |
于德洪, 杨锋, 雷子明, 潘广炎, 刘家瑞. 电子与原子He,Ar碰撞过程中激发态的实验研究.
,
1988, 37(12): 1965-1971.
doi: 10.7498/aps.37.1965
|
[17] |
雷子明, 刘家瑞, 潘广炎. He+离子和Ne原子碰撞过程中激发态的研究.
,
1987, 36(4): 533-539.
doi: 10.7498/aps.36.533
|
[18] |
潘广炎, 雷子明, 刘家瑞. He+离子和Ar原子碰撞过程中激发态的研究.
,
1987, 36(3): 301-307.
doi: 10.7498/aps.36.301
|
[19] |
张绮香, 韩全生, 罗正纪, 程文芹. 碰撞微扰下的双重激发态原子的近共振散射.
,
1981, 30(7): 962-967.
doi: 10.7498/aps.30.962
|
[20] |
王法吉, 周映堂, 王仁光, 程晓五. Na23第一激发态寿命的测量.
,
1966, 22(3): 371-373.
doi: 10.7498/aps.22.3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