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单翀, 孔令豹, 崔勇, 季来林, 赵晓晖, 李福建, 饶大幸, 赵元安, 隋展, 邵建达. 基于空间分辨法分析时间低相干光自聚焦效应.
,
2024, 73(9): 090601.
doi: 10.7498/aps.73.20240138
|
[2] |
高妍琦, 赵晓晖, 贾果, 李福建, 崔勇, 饶大幸, 季来林, 刘栋, 冯伟, 黄秀光, 马伟新, 隋展. 基于低相干光的阵列透镜束匀滑技术研究.
,
2019, 68(7): 075201.
doi: 10.7498/aps.68.20182138
|
[3] |
陈文杰, 江俊峰, 刘琨, 王双, 马喆, 张晚琛, 刘铁根. 基于相干光时域反射型的光纤分布式声增敏传感研究.
,
2017, 66(7): 070706.
doi: 10.7498/aps.66.070706
|
[4] |
朱清智, 沈栋辉, 吴逢铁, 何西. 部分相干光对周期性局域空心光束的影响.
,
2016, 65(4): 044103.
doi: 10.7498/aps.65.044103
|
[5] |
陈雪梅, 张静, 易兴文, 曾登科, 杨合明, 邱昆. 基于数字相干叠加的相干光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中光纤非线性容忍性研究.
,
2015, 64(14): 144203.
doi: 10.7498/aps.64.144203
|
[6] |
李湘衡, 张冰志, 佘卫龙. 相干光伏空间孤子非对称碰撞研究.
,
2011, 60(7): 074216.
doi: 10.7498/aps.60.074216
|
[7] |
操良平, 夏光琼, 邓涛, 林晓东, 吴正茂. 基于非相干光反馈半导体激光器的双向混沌通信研究.
,
2010, 59(8): 5541-5546.
doi: 10.7498/aps.59.5541
|
[8] |
陈旭东, 石锦卫, 欧阳敏, 刘宝, 许艳霞, 史久林, 刘大禾. 光学单池中受激布里渊散射的双光束共轴放大.
,
2009, 58(7): 4680-4684.
doi: 10.7498/aps.58.4680
|
[9] |
马瑞琼, 李永放, 时 坚. 量子态的非相干光时域测量.
,
2008, 57(9): 5593-5599.
doi: 10.7498/aps.57.5593
|
[10] |
李建龙, 吕百达. 基于自适应遗传算法部分相干光整形位相板的优化设计.
,
2008, 57(5): 3006-3010.
doi: 10.7498/aps.57.3006
|
[11] |
黄春福, 郭 儒, 刘思敏. 多个部分非相干光孤子的相互作用.
,
2007, 56(2): 908-915.
doi: 10.7498/aps.56.908
|
[12] |
张光勇, 刘劲松, 刘时雄, 张绘蓝, 王 程. 基于光折变双光束耦合的刚性全息明孤子的温度依赖特性研究.
,
2007, 56(6): 3266-3271.
doi: 10.7498/aps.56.3266
|
[13] |
刘劲松, 杜泽明. 基于运动光栅光折变双光束耦合的刚性全息明孤子的动态演化.
,
2005, 54(6): 2739-2744.
doi: 10.7498/aps.54.2739
|
[14] |
刘婷婷, 王大威, 陆伟新, 孙 泉, 杨 宏, 蒋红兵, 龚旗煌. 双光束相干控制产生多次谐波的实验验证.
,
2003, 52(4): 864-869.
doi: 10.7498/aps.52.864
|
[15] |
陈园园, 王奇, 施解龙, 卫青. 部分相干光光束的振荡自陷特性.
,
2002, 51(3): 559-564.
doi: 10.7498/aps.51.559
|
[16] |
郭儒, 刘思敏, 凌振芳, 张光寅. 在局域响应的光折变晶体中的相干光放大.
,
1997, 46(9): 1681-1686.
doi: 10.7498/aps.46.1681
|
[17] |
刘劲松, 梁昌洪, 安毓英, 李铭华, 金婵, 徐玉恒, 吴仲康. 鈰铕铌酸锂的双光束耦合异常温度特性与结构相变.
,
1994, 43(9): 1455-1459.
doi: 10.7498/aps.43.1455
|
[18] |
刘劲松. 影响光折变晶体双光束耦合温度效应的参数理论分析.
,
1993, 42(7): 1086-1091.
doi: 10.7498/aps.42.1086-2
|
[19] |
许京军, 刘思敏, 武原庆, 张光寅. LiNbO3:Fe晶体中调制双光束耦合衍射效率的测定.
,
1991, 40(9): 1443-1447.
doi: 10.7498/aps.40.1443
|
[20] |
陈岩松, 王玉堂, 李秀英. 用相干光实现Walsh变换.
,
1980, 29(10): 1307-1314.
doi: 10.7498/aps.29.13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