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张宝宝, 张成云, 张正龙, 郑海荣. 表面等离激元调控化学反应.
,
2019, 68(14): 147102.
doi: 10.7498/aps.68.20190345
|
[2] |
潘宵, 鞠焕鑫, 冯雪飞, 范其瑭, 王嘉兴, 杨耀文, 朱俊发. F8BT薄膜表面形貌及与Al形成界面的电子结构和反应.
,
2015, 64(7): 077304.
doi: 10.7498/aps.64.077304
|
[3] |
瞿定荣, 范凤英, 宋增云. 光化学反应中氩气对激发态锂原子猝灭速率研究.
,
2014, 63(3): 032801.
doi: 10.7498/aps.63.032801
|
[4] |
方 鲲, 高善民, 邱海林, 曹传宝, 朱鹤孙. 立方相β-GaN纳米晶的气相化学反应制备研究.
,
2005, 54(5): 2267-2271.
doi: 10.7498/aps.54.2267
|
[5] |
张发培, 郭红志, 徐彭寿, 祝传刚, 陆尔东, 张新夷, 梁任又. Co/S钝化GaAs(100)界面形成的SRPES研究.
,
2000, 49(1): 142-145.
doi: 10.7498/aps.49.142
|
[6] |
吴 镝, 刘国磊, 吴义政, 董国胜, 金晓峰, 沈孝良. Co100-xMnx合金在GaAs(001)表面的生长结构和磁性的实验研究.
,
1999, 48(12): 2320-2326.
doi: 10.7498/aps.48.2320
|
[7] |
杨仕娥, 马丙现, 贾 瑜, 申三国, 范希庆. ZnSe/GaAs(100)界面电子结构的计算.
,
1998, 47(10): 1704-1712.
doi: 10.7498/aps.47.1704
|
[8] |
胡海天, 来 冰, 袁泽亮, 丁训民, 侯晓远. K/GaAs(100)表面的氮化.
,
1998, 47(6): 1041-1046.
doi: 10.7498/aps.47.1041
|
[9] |
张发培, 徐彭寿, 徐发强, 陆尔东, 孙玉明, 张新夷, 朱警生, 梁任又. Co/GaAs(100)界面形成以及Co超薄膜磁性质的研究.
,
1998, 47(4): 692-698.
doi: 10.7498/aps.47.692
|
[10] |
姚斌, 隋桂玲, 王爱民, 李宏, 丁炳哲, 胡壮麒. 静高压下有表面化学反应的非晶合金晶化研究.
,
1996, 45(5): 817-825.
doi: 10.7498/aps.45.817
|
[11] |
陈艳, 董国胜, 张明, 金晓峰, 陆尔东, 潘海斌, 徐彭寿, 张新夷, 范朝阳. Mn/GaAs(100)界面电子结构的同步辐射光电子能谱研究.
,
1995, 44(1): 145-151.
doi: 10.7498/aps.44.145
|
[12] |
张明, 董国胜, 徐敏, 陈艳, 金晓峰, 朱兴国. 亚稳态γ-Mn与GaAs(100)界面的形成:扩散和化学反应.
,
1995, 44(1): 115-121.
doi: 10.7498/aps.44.115
|
[13] |
卢学坤, 侯晓远, 董国胜, 丁训民. α-P/GaAs(100)界面的光电子能谱研究.
,
1992, 41(4): 689-696.
doi: 10.7498/aps.41.689
|
[14] |
卢学坤. 用HREELS,XPS,LEED研究Al-GaAs(100)(4×1)界面反应.
,
1988, 37(11): 1882-1887.
doi: 10.7498/aps.37.1882
|
[15] |
丁训民, 董国胜, 杨曙, 陈平, 王迅. In/GaAs(111)界面形成过程的电子能谱研究.
,
1985, 34(5): 634-639.
doi: 10.7498/aps.34.634
|
[16] |
戴道宣, 唐厚舜, 倪宇红, 余夕同. Al/GaAs界面反应的XPS研究.
,
1983, 32(10): 1328-1332.
doi: 10.7498/aps.32.1328
|
[17] |
霍裕平, 胡希伟. 化学反应的统计理论.
,
1983, 32(5): 599-570.
doi: 10.7498/aps.32.599
|
[18] |
霍裕平. 化学反应体系中涨落的时间空间关联(Ⅰ)——涨落、扩散和波.
,
1982, 31(3): 355-368.
doi: 10.7498/aps.31.355
|
[19] |
陈良恒. 不可逆化学反应扩散方程.
,
1981, 30(7): 857-865.
doi: 10.7498/aps.30.857
|
[20] |
杜功焕. 关于化学反应媒质中的声吸收理论.
,
1963, 19(11): 767-770.
doi: 10.7498/aps.19.767
|